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5-09-29 03:59何英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理想同学语文

何英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中学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而单纯的说教又使学生难于接受,我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也经常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愿得此身长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在语文课堂中渗透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时刻牢记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老师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透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感悟爱国之情,激发奋进之志,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枪打仗,保家为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所以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上好每一节课起,学好汉语,学好每一学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应该明白我和祖国的关系。”同学们深情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在课后的周记中,有个孩子写到:“落后则挨打,国富则民强,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我真想大声高呼,中国万岁!我要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毅的意志品质在语文课堂中孕育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而人格中很重要的就是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就要使孩子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坚毅的品格,就无法成就辉煌的事业,只有具有了坚毅的韧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荒岛余生》中的鲁宾逊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张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以此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文学习本身就需要坚毅:从刚入学时学习拼音到读好完整的文章,从一笔一划练字到写成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其中浸透着学生的汗水,凝结着学生付出的辛劳,这个过程,使学生于无声中学到了恒心与毅力。

1.寸草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升华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呵护,所以把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家长经常慨叹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但是每次讲授都让我潸然泪下。 文章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文中对父亲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描绘,配着乐曲,看着画面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到此处,我深情的讲到,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的描述出来。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本已伤感的儿子怎能不落泪呢? 听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被文中的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又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也可以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和你们抱怨过么?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和你们诉说过辛苦么?今天我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同学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在记事本上,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

上完这节课,学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经常会在学生的记事本上看到学生们对家长爱唠叨的反感,现在变成了“今天,我要感谢妈妈,她提醒我带语文作业。”“我要感谢爸爸,他今天提醒我要认真听讲”“我要感谢老师今天中午给我答疑。”“我要感谢同学,今天借给我美术用具!”…… 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人多了,相互帮助的人多了,能体谅家长和老师的人多了,孩子们的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2.天生我材必有用——远大的理想在语文教学中确立

人活在世上大都追求美好的人生,而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因为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可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在文章中激起自己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例如《理想》这一文时我就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导入上,我从“希望能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到追求‘天下大同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从预见‘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的马克思,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从李大钊到董存瑞……这些人物的事迹入手。告诉学生他们都曾为实现美好的人类的社会而炽热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这個导入语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定下了情感基调,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

在这一过程基础上,我也重视从“动情”到“晓理”过渡。在教导时,引导学生明白崇高的理想常常会赋予那些致力于人格完美、道德高尚、为人类奉献爱心的人。从“三过家门面不入”的大禹、“仁爱忠善”的孔圣人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实现人生最高道德理想的楷模!他们的声名与他们的奉献的爱心永存。而与之相反,滚滚红尘中,也有人追求卑下的理想,比如有的人追求享乐,玩世不恭,醉生梦死;有的人向往自由自在,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以此对比告诫学生人活在世上,毕竟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希望学生能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相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学习、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理想同学语文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