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感情的纠结与净化
——袁炳发短篇小说的艺术范式

2015-09-29 03:56孙新运
文艺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酒神下山烟花

○孙新运

逆向感情的纠结与净化
——袁炳发短篇小说的艺术范式

○孙新运

袁炳发的小小说创作已经体现出非凡的创作才能,他的小小说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厚重”。他的小小说每一篇都有严肃的主题,深厚的意蕴;每一篇都有真情实感,都哲理深刻;他的小小说是思考,是反省,是感悟,是救赎。这两年袁炳发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分别发表于《中国作家》《十月》《大家》《作家》等国内一流杂志上,从这些作品来看,袁炳发的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相比有了新的变化,内容更加充实,主题更加深刻,情感更加浓烈,充满了纠结与净化,这种纠结与超越主要表现在情感的阻滞性和矛盾性。

阻滞是阻塞、瘀滞的意思,近义词是停滞、阻塞、阻碍等。在古代文学时期,就有人提出文学创作需要在大悲大喜过去之后,冷静下来之后再进行创作,这就是让人阻滞激烈的情感,在平心静气之后,在重新审视之后再进行文学创作,这样更能够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新月社主要诗人闻一多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口号,他主张借助象征手法以节制情感,通过外物与内情之间有象征体的缓冲,使感情的强力受到一定的阻遏与制约,使诗变得含蓄蕴藉。古典小说成功地控制了情感,认为小说在表达情感方面,不宜涨满与激烈,需要适当地阻滞感情。

袁炳发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情感的阻滞性,发表在《中国作家》2014年5期的《苦涩的风》中,涂文斌和晓满好上了,情意绵绵,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他俩感情的深入描写,而是描写了涂文斌的妻子高美香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当高美香逼着晓满写保证书的时候,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作者又笔锋一转写到高美香突然和晓满神秘地来往起来,给晓满安排工作,带晓满看电影,正当涂文斌感到欣慰的时候,派出所来电话说晓满杀人了,原来是高美香暗示晓满并带晓满去看有类似报复杀人情节的电影,晓满最终变成杀人犯,并被处以死刑。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注意缓解和阻滞感情的发展,在感情即将到达顶点前的一瞬间,巧妙的宕开一笔,阻滞的感情继续向顶点发展,使小说显得起伏跌宕,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内涵和蕴藉。

发表在《十月》2013年第2期的《小说三题》中的《天真》,“我”出差在火车上偶遇麦子,麦子佩服“我”,请“我”一起吃饭,并去宾馆开了房间,作者写到这里时,没有让感情达到顶峰,转而写到“我”突然让麦子睡觉,“我”离开了宾馆。半年后麦子又找到“我”,并邀请“我”一起去旅游,还一起开了房间,当“我”提出做爱的要求时,当感情的浪潮再次涌来之时,作者再次阻滞了感情的发展,作者让麦子拒绝了,“我”由衷地慨叹麦子成熟了。作者这样的设计和描写,使主人公的感情受到阻滞,使小说的格调变得静穆而高尚,具有了春风化雨的温馨和芬芳,使主题更深刻,设计更艺术而高雅了,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读者。

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无善恶之分。在逻辑学中,矛盾是指不同真也不同假的两个命题的关系,一个是肯定的另一个是否定的。维果茨基认为分析文艺作品关键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美感的反应,他认为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就是逆向感情的运动,即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在终点上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

发表《作家》2014年第10期《烟花徐》中,烟花徐独生子徐一鸣因为失恋上了卧虎岭落草为寇,烟花徐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徐一鸣下山,但是都失败了,烟花徐不得不用欺骗的手法把徐一鸣骗下山,然后以假象骗过卧虎岭老大老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没想到在去采购制作烟花材料时被他曾经打劫的岳老板的儿子派人绑走了,烟花徐四处营救均失败,徐一鸣被砍头了,为了报仇,烟花徐上了卧虎岭做起了土匪。

小说的情节是烟花徐想尽办法让做了土匪的徐一鸣回家,烟花徐专挑徐一鸣喜欢的烟花样式天天晚上燃放,让妹妹禾上山劝说徐一鸣,派人往卧虎岭送烟花,派弟弟徐四上卧虎岭做每晚鸣枪报平安的约定,这些努力都没有让徐一鸣下山,烟花徐一直努力让徐一鸣下山,徐一鸣铁定心思在卧虎岭做土匪,这一对矛盾的冲突愈演愈烈,正当人们觉得一筹莫展走投无路的时候,作者又为读者展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徐家假托烟花徐去世设计让徐一鸣下山,又烧毁烟花厂假托徐一鸣死亡,骗过了老黑,读者本来以为这下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没想到徐一鸣又被抓、被杀,万般无奈之下烟花徐上山落草为寇。这些故事情节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一直在做逆向的运动,烟花徐一直在做让已经做了土匪的儿子下山的努力,当真的下山之后,儿子被杀,烟花徐又不得不走上儿子走过的土匪之路,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使小说之中纠结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发泄,在读者感叹欷歔之时,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了读者的欣赏阅读情趣和境界。

不管是感情的阻滞性还是矛盾性都体现出感情的纠结,袁炳发的短篇小说都是多重主题,深刻厚重,他作品中的感情都带有深沉和凝重,都带有抑郁之气,带有冗长而沉重的注解。

这种纠结和矛盾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称作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纠结和斗争。日神与酒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两种形象,分别代表着理性精神和情感力量,酒神精神,本能的发泄,日神精神是自我的控制,社会的制约,正能量。在袁炳发的作品中始终交织着酒神酒神和日神精神的纠结和斗争,酒神精神一直在寻找机会突围,经过惨烈的厮杀,最后还是被日神精神所克制和制服。袁炳发的创作过程就是灵魂的撕裂,是人格的升华。

如《苦涩的风》中的涂文斌老婆高美香世俗强势霸道,按照自己的逻辑安排涂文斌的生活,涂文斌爱着晓满,在晓满的身上可以找到自信和满足,这是他的本能的追求,也是本能的发泄,但是在现实中,在老婆面前,在道德约束下,他万分纠结,最后还是回归家庭,这种纠结就是感情与理智的厮杀,战胜者自然是理智。

又如《烟花徐》中的徐一鸣一直希望过着不受拘束抱打不平劫富济贫的生活,而烟花徐一直想尽办法让他回到现实的正统的生活中,在一番痛苦的挣扎都厮杀之后,烟花徐成功地把徐一鸣骗下山来,又过上了正统的现实生活,结果是徐一鸣被砍头了,为了报仇烟花徐不得不重蹈了儿子以前的路。

袁炳发这些情节的安排突出了本能欲望和社会道德约束之间的纠结,突出了主人公个性的追求和融入现实社会的纠葛,在纠葛中展现了主人公的痛苦与挣扎,也表现出主人公人格的提升和超越,更给读者以洗礼和净化。

以前看袁炳发的作品,觉得作者多是写两性关系,揭示了人的欲望的放纵,现实的惩罚和克制,表现的是欲望、情感与道德之间的纠葛,以为作者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对袁炳发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原发动力,不管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还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这种从骨子里、潜意识涌动的本能欲望,在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在主题挖掘中所起的作用真的不容低估。

在心理批评的文学批评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完全潜意识,代表着欲望,自我大部分是有意识的,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一部分是有意识的,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袁炳发小说中体现了自我与本我的纠结,最后是本我战胜自我,完成了从自我到超我的超越。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是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袁炳发小说中这种纠结和超越也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总之,袁炳发的短篇小说更增加了厚重性和深刻性,通过感情的阻滞性和矛盾性,表现了逆向感情的纠结和超越,深入地挖掘了人性,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主题,提升了审美意识和思想深度。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酒神下山烟花
假戏真演
假戏真演
国庆烟花秀
放烟花
双下山
下山记
小猴下山
烟花
酒神的考验
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