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规范事业单位的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

2015-09-30 01:5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9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孙 斌

(十堰市广播电视台,湖北 十堰 442000)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责任等众多职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投资和管理以及利用国有资产进行资产经营投资的行为也备受关注。我国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科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和政府机关,国家财政拨款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促进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事业单位的管理与运营也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构建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拨款,必须与时俱进,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管理、科研资金,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1 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现状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合理合法的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责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早在2012年,我国政府就出台了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对外投资的指导性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则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可以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事业单位的现有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进行投资,投资对象一般为其它单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事业单位可以依法对外单位进行投资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事业单位投资的前提是利用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与资金等对外投资,投资方式可以为参股或控股等方式。但对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收益,相关规定指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收益必须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中对上级单位进行汇报,对社会进行批露。但对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责任,包括投资的管理责任、投资失败的法律责任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决策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事业单位的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在投资责任和投资监管上还存在法律空白和监管盲区,这些制度的缺乏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甚至还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1]。

1.2 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投资由于投资的责任,包括投资的管理责任、投资失败的法律责任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决策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还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的问题,包括事业单位的投资盲目,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依据。事业单位在对内部财务进行管控的方法和手段依然沿用几十年前的方式方法,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可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当时的社会财政管理制度制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财务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相应的投资及资产经营出入账管理比较混乱,没有指定专门的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仅没有相应的管理方式和专业管理人员,同时也缺乏有效兼管措施和惩罚机制,导致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体系难以真正施行[2]。

2 规范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的措施

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渐向服务型社会团体转变,事业单位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与责任也在转变。事业单位无论朝何种方向发展,作为一个社会团体,都离不开财务管理,都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使事业单位在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收益,才能保证国家资金、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与安全。通过上文分析,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事业单位的投资与资产经营管理水平:

2.1 构建科学完善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经营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基本。事业单位的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法律和国家财务制度,构建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经营的规章制度[3]。通过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严格事业单位财务操作和管理规程,使各个岗位都有法可依、照章办事,使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经营管理制度应当包含对外投资的收益的管理制度,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标准和收益预期办法明确事业单位投资的收益责任和责任人。此外对于国有资产的投资和收益收缴管理应当参照国企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

2.2 重视事业单位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的论证和调研工作

科学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方法都应当在投资之前进行从分的论证与调研以及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回报率和投资的安全性。事业单位的投资与资产经营活动涉及国有资产的管理与利用,更要做好投资之前的投资风险控制与投资收益的预估和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投资的审批与调研,以及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的风险评估,确保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应当经过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评估[4]。进行投资经营活动之前应当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与统一,同时应当组织事业单位的财务、法务以及资金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综合论证,确保投资的客观。

3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投资与资产经营活动应当建立在完善的体系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在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后再进行投资与资产经营,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国有资金的安全和收益的最大化。

[1]林鹭,夏亦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08(4):34-35.

[2]何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现状及建议 [J].财政监督,2015(4):60-61.

[3]文宗瑜.规范事业单位的投资及资产经营活动 [J].资本与金融,2009(18):16-17.

[4]毕林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