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谈“化”色变困局要依靠科技创新
——访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院长孙万付

2015-10-10 07:08张树才
中国石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事故发展

□ 本刊记者 张树才

化解谈“化”色变困局要依靠科技创新
——访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院长孙万付

□ 本刊记者 张树才

科技创新工作的质量成为破解当前发展困境、拓宽未来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 安全工程研究院院长孙万付。

近日,中国石化安全工程院院长孙万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安全环保等公用技术的落地很关键,对于中国石化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机构要成为创新的龙头

记者:创新驱动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您认为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必要性?

孙万付:新兴的能源产业革命,如天然气、页岩气等气态能源,锂电池、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电力资源,以及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给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能过剩、粗放经营等问题日益突出;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已成为当前时代的特征。大规模基础材料的加工虽有市场需求,但利润空间被逐步挤压,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材料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将逐步显现出来,科技创新工作的质量成为破解当前发展困境、拓宽未来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石化而言,产业结构转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管理绩效提升、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新产业新工艺的开发、智慧工厂的建设等工作都需要科技创新工作的引领和支撑。

记者:中国石化直属科研院所应当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发挥哪些作用?

孙万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是创新的龙头。中国石化直属研究院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需要发挥“五个中心”的作用。一是发挥好研发中心的作用,既要解决目前制约能源化工产业的难点、共性和关键问题,又要面向未来开展技术储备和基础研究工作;二是要发挥好情报中心的作用,既要掌握相关技术领域同行的科技动态,还要科学分析判断竞争对手的未来发展道路,提供客观、全面的决策参谋;三是发挥好人才培养中心的作用,加快培育和扶植有影响力的学术界领军人物和创新群体(团队),持续做好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能够代表中国石化在科技界发声;四是建设中国石化科技装备研发和服务基地,开发特色实验装备,掌握前沿仪器分析技术,具备高水平实验操作技能;五是要发挥开放式创新研发基地的作用,依托直属研究院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互信合作关系,在合适的范围内实现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引领国际能源化工科技产业的发展。

解决谈“化”色变问题

记者:您认为安工院应该在实现中国石化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孙万付:能源化工行业属于事故高发行业。2013年发生的“11·22”事故,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再比如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抵制PX项目的群体事件,给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民众谈“化”色变的现象已经很普遍,这一方面与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关,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始终将HSE技术放在保障和支撑的角度来看待,只把达标合规作为安全环保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忽略了这些技术在维护企业形象、确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隐形效益。

因此我认为,化解民众对化工行业的抵触情绪,改变谈“化”色变的局面,促进能源化工企业与周边居民区等和谐并存发展,在国内外树立本质安全、低碳节能、清洁环保的现代化企业形象,需要中国石化拿出一流的HSE技术和业绩。安工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记者:安工院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

孙万付:安工院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1999年进入中国石化以后,按照“一部三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和“系统安全、层层防护”的科学布局,紧密结合中国石化的生产实际,围绕安全环保健康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举几个例子:自主开发的高危工艺本质安全化保障技术在合成气制乙二醇、环氧丙烷等数十套装置推广应用,在保证高危复杂新工艺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针对原油劣质化开发的原油加工设防值评估、腐蚀监检测等成套技术,在系统内加工高酸高硫原油企业实现覆盖式应用,为炼油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发的大型储罐防雷、粉体料仓防静电等专项技术,在系统内广泛推广应用,避免了雷击火灾、粉尘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效果显著;自主研发的高性价比油气回收技术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在油库、加油站、码头推广应用数百套,为中国石化满足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环保要求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依托安工院建设的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围绕我国化学品安全重大需求,在燃爆事故致灾机理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已承担10余项高水平的国家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步奠定了安工院在石化行业化学品安全领域的引领地位。

总部高度重视安工院的发展和HSE技术创新,支持我们建设了新院区、中试基地和野外试验场,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记者:安工院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孙万付:9月6日,王玉普董事长在安工院调研时做出明确指示,要求安工院脚踏实地,通过科技创新工作,识别大风险、整治大隐患、严防大事故,打造国家以至世界层面的安全标准品牌;要利用好现有的安全资质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立足长远,探索安全产品研发和转化的渠道和市场化模式;要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罐区是石化企业的重点安全防护区。图为丙烯球罐。杨涛 摄

对照王玉普董事长的要求,我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结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构建系统的HSE技术研发支撑体系;要围绕事故主线挖掘事故信息,通过分析、研究、统计事故,汲取事故教训,达到消灭事故的目的;要以风险评估技术为抓手,围绕中国石化的重大风险隐患,开展系统研发工作,形成系统化整体解决方案,以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以打造完整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为目标,通过创建“严细实”的安全文化,通过培训等全面提升从操作层到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另外,还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工作,在做好成熟产品推广应用的同时,贴近企业需求抓好关键成果的产品转化。

记者:能不能在以上几个方面举一些例子?

孙万付:最近我们对国内上百起事故以及“11·22”以来发生的事故原因深入研究,发现安全管理原因占88%,“三违”事故还是主要事故形态。反思我们的安全管理,以杜绝事故为最高目标,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监管体系未实现对全流程作业的覆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分析问题的角度,对未遂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把握事故发生的趋势,从管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技术层面利用可视化、智能化监控技术等实现对操作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再比如国外发生的邦斯菲尔德、斋普尔等油库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警钟。对于这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对象,我们要从本质安全、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技术。近期安工院正在围绕大型罐区的安全防护谋划系统解决方案,涉及罐区安全布局、完整性管理,罐体的防腐,一、二次密封泄漏防护,工艺安全连锁,消防应急能力评估、快速灭火等方面布局的10余个重点项目,希望整合这些单点项目的成果,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中国石化大型罐区储罐事故。

总之,安全生产无止境,科技创新无止境,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院职工继续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事故发展
一起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其启示
铀浓缩厂事故安全监管分析
学中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废弃泄漏事故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恍惚 大事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