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与优势

2015-10-10 15:05王文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日学科建设比较研究

王文

摘 要:四川音乐学院和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都是各自国内较有名气的音乐大学。本文以两校为例,着眼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从入学考试、本科课程、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四个方面,分析中日高等音乐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比较各自的优势,并从我国音乐本科教育改革出发,提出可资参考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中日;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比较研究

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与日本伊莉莎白音乐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阶段)为例,探讨两校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上的特点与优势,并进而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出可资参考与借鉴的建议。

四川音乐学院是我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其内设的音乐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川音音教院),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1981年创建以来不断探求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上做出了许多改革和创新。目前,川音音教院设有音乐教育、音乐舞蹈和管乐教育三个专业方向,均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日本伊莉莎白音乐大学(以下简称伊大)是日本一流的音乐大学。其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向,分音乐文化学科与演奏学科两大类。音乐文化学科包含了创作、研究和教育三大领域。其中,作曲、音乐学、宗教音乐、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音乐传播隶属于音乐文化学科。(川音音教院呈现出的是横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伊大则侧重于音乐教育的阶段特性,将幼儿音乐教育单列为一个专业方向,更具针对性。)仅从两校音乐教育领域的培养方向上来看,可谓各有特色。比较有趣的是,这两个在各自国家都拥有较高声望的音乐大学,双方签署了一系列联合培养本科学生及师资进修的计划,并定期互派专家讲学、互派演出团体举办音乐会,长期以来在科研、教学以及演奏等领域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也为我们选择这两个大学作为样本比较中日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与优势,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术视角。

从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方向出发,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主要体现在入学考试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实习安排等方面。下面,本文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川音音教院与伊大进行具体对比分析。

一、关于入学考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较为不平衡。基于国情,川音音教院音乐教育专业在针对省内考生与省外考生入学考试的制度安排上有所区别。四川省内与省外的考试总分均为400分,考试科目也同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视唱、练耳与乐理五个科目。省内外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的考试曲目数量与内容一致,视唱、练耳与乐理的难度也大致相同,但各科目在分数比例的划分上却不尽相同(详见表一)。

非四川省的考生在理论类和表演类的分值划分上与四川省内考生相同,不同的是,非四川省的考生在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两个科目中可以选择一个科目作为侧重科目,侧重科目的分数为200分,非侧重科目则为100分。例如选择侧重声乐演唱的考生,声乐演唱的分值为200分,钢琴演奏则为100分,反之亦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川音对省内考生的表演类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日本的音乐高校专业入学考试与我国一样,都是由各大学自主招生,学校自主规定考试科目与内容。伊大的入学考试内容虽不因地域不同而发生改变,但是根据其报考对象的不同,其考试要求也不一样。入学考试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定点高中推荐生的入学考试、高中二年级跳级生的入学考试、一般入学考试等形式。前两项具有其特殊性,故不纳入本文的比较范围。对一般入学考试的内容而言,伊大音乐教育专业的考试内容共有五个大项:(1)乐理,(2)视唱或练耳任选其一,(3)专业科目,(4)英语,(5)口试。若报考者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免试1和2项:毕业于音乐高中或普通高中的音乐班的考生;曾参加过伊大组织的补习班,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考生;已获得伊大视唱练耳等级考试5级以上证书的考生。由于音乐教育专业归于伊大的音乐文化学科之下,前面也提到了,音乐文化学科中包含了音乐创作、音乐研究和音乐教育三大领域,所以在第3项的专业科目上也由考生根据自己报考的领域选择适合的科目参加考试。这些科目有:(1)和声考试或提交作品,(2)电子键盘演奏,(3)论文写作,(4)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键盘乐、管弦乐、打击乐均可)。在参加以上四选一考试的基础上,另需加试副科钢琴,在第(2)项与第(4)项中选择键盘乐作为专业考试科目的考生可不参加副科钢琴考试。除此之外,所有考生都将参加口头提问的考试,考官会针对考生选择的专业领域及考试内容进行提问(详见表二)

通过以上两个表,我们不难看出,川音音教院在入学考试时对学生音乐理论及实际演奏或演唱的能力要求都比伊大高。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川音音教院的本科入学考试要求尽管高于伊大,那么相应地招收的学生专业素质起点也高于伊大,但是由于川音音教院许多学生对音乐教育这一专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加之在课程设置上又分为钢琴、声乐、理论择一主修的模式,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进校后存在偏科现象:钢琴演奏好的学生就一心扑在钢琴上,声乐演唱好的学生就主要致力于声乐方面的发展,理论好的学生则全力以赴理论方面的学习。能够考上某一方面的主修生,虽然可能会偏科,但至少在他主修的这一方面还是得到了发展。对于那些大三以后都没能升上主修的同学,在心理上则容易认为自己哪一方面都不突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整体上来看都容易忽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全面能力的培养。而在日本,一个社会背景是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许多表演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也难在高校中获得一个终身职位,大多是作为外聘教师在高校工作。在就业前景不大好的情况下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日本学生,都是主观上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强,积极性较高。多重因素之下,使得我们川音的许多毕业生相较于同等学习程度的日本毕业生来说,在音乐综合素质上显得有所不足。endprint

二、关于本科课程设置

川音音乐教育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四年本科阶段必须修满162个学分。课程共有五个板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与单项活动。学分比重依次为:52、50、42、16和2分。专业基础课包括乐理、副科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形体舞蹈、论文写作、歌曲作法、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核心课包括音乐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声乐、合唱与指挥、歌曲作法、毕业论文。选修课有现代音乐教育技术、自弹自唱和乐器法。单项活动由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组成。

伊大的音乐教育本科阶段要求至少修满124个学分才予以毕业。其中全校共同性课程至少修满32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至少34个学分,专业课程至少36个学分,特殊讲义至少4个学分,较灵活的课程至少18学分。共同性课程包括文学修养、人类学、健康与生活、日本宪法、职业教育、情报机器演习、语言(日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音乐理论、和声学、赋格、作品分析、配器、总谱读法、宗教音乐、音乐史、西洋器乐史、西洋声乐史、世界音乐文化、指挥法、合唱、重奏、伴奏法、即兴演奏、重奏伴奏实习、视唱练耳。专业课程包括音乐文化概论、音乐教育与成长、音乐教育与社会、初等音乐教育、中等音乐教育、高级和声与近代和声、艺术品修复研究、作曲技法研究、音乐制作、西洋音乐研究、日本及东洋音乐研究、礼拜音乐、外文音乐资料阅读、音乐文化研究演习、音乐文化毕业演习、校内研究报告、毕业研究、声乐、键盘器乐、电子键盘器乐、管弦乐、民俗音乐研究、和太鼓重奏、作曲。特殊讲义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剧创作、音乐剧排练、音乐治疗、管弦乐队管理、Soundscape。较灵活的课程则根据学生选择的领域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特殊讲义中选择。

通过两所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两项较大的不同之处:(1)学分比例设置的不同。伊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分是呈递增状态;川音音教院除选修课和单项活动之外,专业核心课所占比重较小,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则较大。(2)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川音音教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钢琴、声乐、视唱练耳在专业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伊大的专业课程则更加侧重于音乐教育理论与作曲理论两大板块。在作曲理论方面,除了川音音教院同样开设的和声、作品分析之外,伊大还开设了赋格、配器、总谱读法等课程。

三、关于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展示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在川音音教院多年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与答辩的工作实践,发现川音音教院毕业论文主要分为钢琴教学、作品分析与音乐教育三大类,其中又以作品分析类居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论文选题较窄,比如近年来多为《钢琴演奏技巧之八度的弹奏》《谈钢琴演奏中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技术》《浅析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浅论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风格与艺术特征》等。二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不够,虽然这些论文都展现了学生自身较高的演奏或演唱水平或经验,也包含了实习中的教学体验,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缺乏从音乐教育的视角和高度进行考察。即使是音乐教育类论文,也多以“幼儿钢琴教学”“高师钢琴或声乐教学”等为选题。虽然这些研究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或声乐教学可以提供理论支撑,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该类选题与川音音教院本科阶段主要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培养方向并不完全相称。

日本大多数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学生不需要提交毕业论文,伊大也是如此。(伊大音乐教育专业本来也必须提交毕业论文,但在2010年后,毕业论文改为学生的自由选择科目。)就以前的毕业论文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毕业论文都与教育相关,即使是所谓的侧重钢琴或声乐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大都与音乐教育挂钩。以2010年后的论文题目为例(2012年空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的论文都是音乐教育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研究。比如,2010年:《关于育儿支援中活用“童谣”的方法考察——以建立亲子交流的关系为目标》;《培养幼儿内在听觉的音乐指导研究——以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理论为中心》,《日本的艺术管理教育——以音乐大学为中心》。2011年:《关于体态律动法在日本的普及、开展与现代课题的考察》;《幼儿园中的创造性音乐表现活动——通过对广岛市内A幼儿园的实例分析》。2013年:《关于童谣题材的音乐教育考察》,《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研究——以内在听觉为重心》等。这些选题,无一不是从音乐教育的视角出发,对音乐教育历史、方法、实践等进行研究。这样的毕业论文选题以及后期的研究,符合音乐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向,无论是对本科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的毕业生,还是有志于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都很有意义。

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川音音教院应该借鉴伊大,更多地从音乐教育视角着手指导本科生论文选题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学科的全面了解与认识,提高学习视野,避免走入偏科误区,同时也为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四、关于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培养教育类方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潜质的岗前摸底。国内外教育类本科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习。川音音教院的教学实习活动一般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主要在川音所在地的成都市的中小学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同时也允许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时间上一般是在本科学生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从9月1日新学期开学至10月下旬结束,共两个月左右。从实习内容上看,除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习和课外音乐活动实习外,还包括班主任实习。音乐课堂教学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在实习学校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上课不得少于28节,听课不得少于35节。课外音乐活动实习是实习生在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根据该校实际情况,组织合唱团、舞蹈队、乐队、音乐兴趣小组、讲座、比赛、音乐会等活动。班主任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学生,组织班会、团队活动,并完成班主任指导教师所分配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川音音教院还要求实习生对实习所在地或实习学校音乐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填写《教育调查报告》,并对学院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在实习成绩评定上,实习结束前,由各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作出全面评议,最后经实习领导小组根据总体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并予以表彰。endprint

日本法律规定,取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需要在初高中实习三周,并在小学实习两周。在伊大,需要进行教学实习活动的学生在大三时提出申请,经过资格审查后,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实行活动。实习学生通常都在自己毕业的母校实习,大学方面有责任挑选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学生去实习。能够参加实习的条件有六项:(1)已经完成介护等体验(完成这一课程需要已经修完《教师论》,然后修完音乐教学法、教育教学法及教育心理学中的两门学分);(2)认真参加完所有的教学实习指导;(3)已修满实习前所有教职和教科课程的学分;(4)已修完英语口语、体育、情报机器演习课程;(5)已修完1至3年级所需的专业科目的学分;(6)已提交教职科目完成情况表。从日本对实习的要求来看,开展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并要求学生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通过亲身对实际的教学活动的体验,培养教学实践资质与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一线教学活动,使实习生认识到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意义,提高实习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与欲望。在实习内容上,一方面在母校期间就要接受有关实习的指导,在实习学校要除了音乐课程,还要参与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学生生活指导、学校运营、特殊教育等,同时必须服从负责教师的指导,做一些辅助负责教师的工作。在实习成绩的评定上,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各项实习内容进行综合评定,由实习生向自己母校提交实习记录及实习校的评语。

从川音音教院与伊大对学生教学实习的安排来看,二者都重视教学实习的培养环节,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师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都安排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环节,时间长度、实习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也差不多。相较而言,川音学生的实习在安排和成绩评定上,除了音乐和师范技能的锻炼和考评外,也较为注重学生全面技能的培养和考评。

音乐教育本科阶段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所音乐院校,从入学考试,到课程设置,再到毕业论文和教学实习,都应当围绕这个培养方向,体现这样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针。通过川音音教院与伊大的个案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培养音乐教育类的本科学生上各有特点,也各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自身优势,借鉴他山之玉。通过对伊大音教学科各方面的分析,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教改有以下几点启示:(1)更加注重专业化,即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音乐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考核。(2)更加注重多元化,即在保证专业基础课的同时,根据师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开设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学术兴趣。(3)更加注重教育化。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学科,也是教育学科。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论文选题,甚至是教学实习,都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其中,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四川音乐学院教务处编.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学计划[Z].

[2]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编. 音乐教育学院实习生管理规定[C].

[3] 伊丽莎白音乐大学编. 伊丽莎白音乐学院2014年度学生便览[Z].

[4] 伊丽莎白音乐大学编. 教学实习实施纲要2014[Z].

[本文为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中日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四川音乐学院与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0SB038]

[责任编辑:陈立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日学科建设比较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