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2015-10-10 07:42荀瑾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历史情感

荀瑾

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它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素质,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就能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材料: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理”是万物的本原,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表现。这一观点注重道德气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有积极影响,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深远的影响。

二、关注历史学科的独特性

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在于今天的现实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因此时事热点也是历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历史学科的独特性,灵活运用时事热点,弘扬历史情感,引发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对国际关系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设计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材料:

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而那只大猩猩则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等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上述三段材料用文明史观论证了大国的崛起,材料一从政治文明的角度,阐释了“历史深层的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促使中国崛起的经济因素,中国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材料三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引起中国与美国的争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分析该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并得出客观的结论。

三、关注并拓展历史教材中的情感素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它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为了民族的兴旺与发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此,教师可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明白商鞅变法的核心理念。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身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全面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反思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中学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历史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历史
情感移植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