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问题引领教学法的实施

2015-10-10 07:43钱明露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课文

钱明露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尝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局面。在课堂上,教师应是问题的提出者而不是解答者。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实施问题引领教学法,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他们,不愿去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答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问题引领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问题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对“问题”的认识不足。

在传统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以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在课堂上采用了问题引领教学法。但是在实施伊始,我对问题引领教学法中的“问题”并没有认识清楚,认为“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所以,在实施问题引领教学法后,课堂教学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也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还是跟着我的思路走。

2.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之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改革震惊了全国,它采用的是“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用35分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二是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的既成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引领学生的讨论方向。这些要求对那些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是比较难以达到的。当前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的一小部分问题。而且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这就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深入讲解问题,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

二、对问题引领教学法的新的理解

1.构建主动发现的新型课堂。

在新型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就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将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发现问题,最后将问题汇总起来,集中讨论。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点评,让学生获得自豪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2.问题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问题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要点是,让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自行分析课文,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深入剖析。

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问题引领教学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问题引领教学法主导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思考占用了一定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教学,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多加思考,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3.对问题引领教学法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次上新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对于那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决,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为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再杂乱无章,教师可以将课文框架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

最后,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进行解决,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之,高中历史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虽然问题引领教学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法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