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

2015-10-10 12:33张淑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活动评价

张淑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理论产生于美国,其被誉为最有效的教学理论之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大规模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共同学习为理论依据,以小组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思维、认知等方面的互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1.分组。

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分组,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探究,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以交流为主的课堂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以小组竞争为主的课堂活动。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竞争。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就“重农抑商对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进行辩论,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3)以展示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因此教师要组织一些展示性的活动,如编排历史剧、小品等。

3.建立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习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作出的理性判断,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组成部分。在评价中,教师不仅要以小组学习成绩为标准,还要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为依据,以使评价更具客观性。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再重要。在课前,教师要积极备课,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仅要整理教学知识,还要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准备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注重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从课上转移到了课下。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阅读、交流、探讨,逐步掌握学习技巧,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活动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分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