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什么”与“不考什么”探析

2015-10-10 12:42何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三命题考查

何珍

新课改下的高考地理命题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高三地理备考中,如果教师不关注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仍然采用传统的备考方式,就会浪费时间,降低备考效率,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高效备考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关注高考地理命题趋势,研究高考地理试题,了解高考地理“考什么”与“不考什么”。

一、高考地理“考什么”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命题原则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侧重考查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与地理学科素养

1.四项基本能力。

地理考试说明指出,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备考方向,针对这四项基本能力做好专题训练。

2.主干知识。

知识抽样原则是指对高中地理学科的所有内容进行抽样考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几乎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指学科的核心知识,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

3.地理学科素养。

(1)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地理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高中地理主干知识。

(2)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地理学科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觉察能力、空间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等。

(3)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地理学科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比较、归纳、分析、分类、演绎、综合等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考地理“不考什么”

在复习备考中,很多教师将所有知识都进行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极为低效的。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考什么”,还要大胆告诉学生“不考什么”,减轻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分析高考试题、课程目标、考试大纲。下面笔者就以高考全国卷为例,分析高考地理“不考什么”。

1.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没有一道试题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的。这表明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因此,在地理复习备考中,教师不应指导学生机械记忆知识,如世界各国面积排名、某种农作物产量排名、中国铁路线、莫霍界面的深度、煤炭资源深加工的方法等内容。

2.偏题、怪题与错题。

高三复习资料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偏题、怪题与错题,这些试题会误导学生的复习方向。作为国家级的考试,高考的命题科学性与价值导向性是毋庸置疑的,偏题、怪题与错题极少出现,因此在高三备考中,教师一定要走出误区,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复习方向。

3.无科学结论或有争议的内容。

地理知识具有多样性,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回避了一些易产生争论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厄尔尼诺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等。

4.具体的教材案例与表述。

当前,高中地理教材至少有四个版本,高考命题不会以某个版本的教材为主,也不会照搬教材上的文字与案例。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背教材、记案例。

例如,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田纳西河如何梯级开发”等内容,教师不能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而要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地理分析与思维方法。

总之,作为高三地理教师,我们应仔细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多关注与地理有关的专著与期刊,精准把握命题趋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提高备考效率。

猜你喜欢
高三命题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我把高三写成诗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