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高考地理试卷论高三地理教学

2015-10-10 12:46吕业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审题试卷江苏

吕业平

2015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本年度高考江苏地理试卷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强化应用、稳中求新。其中,选择题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综合题难度与往年持平。总体来看,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题紧扣教材,严从考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下面我就以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综合题为例,探讨高考对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1.重视基础知识。

地理试卷综合题的答案一般来自三个方面:①试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②课本的基础知识;③基础知识的延伸。在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综合题中,基础题占据了不小一部分。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考查“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第28题考查“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选做题A考查海底地形、盐度、海洋权益等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检验,重视教学重难点,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产业活动、城市规划等知识点。对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反复强调,同时结合不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理解,从而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体现试卷的区分度,因此在考试中这类试题所占比重最大。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第(3)小题考查“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根据题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出该铁路途径山地、高原,以及降水较少的区域。结合问题中的限制词“自然原因”,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了(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沙漠广布、冻土广布)。

又如,选做题B的第(1)小题:该城市若规划合理,则盛行风向最可能是。此题只要知道工业区所在位置就能很容易判断出盛行风向(西风或西南风)。

此外,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第(2)小题、第29题第(1)和(3)小题、选做题D第(1)小题等都属于这类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所需信息提取出来,并最终转化为答案。

3.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要想应对千变万化的各类试题,学生就必须学会迁移知识。迁移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高考地理综合题的最后一个小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合理迁移知识对解答此类试题有重要作用。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7题最后一个小题: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又如,第28题最后一个小题: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是。

再如,第29题最后一个小题: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以上三个小题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是在考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结合具体材料,我们就不难得出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答案了。

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因此教师要精选习题,多训练、多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利用试题的分值分配。

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大特点是分值分配一目了然。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个特点,就能在做题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江苏地理试卷第28题第(2)题: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该题分值为2分,由此可知该题答案为两点。这样,我们结合题目信息“张家口位于京津西北侧,并且位于河流上游”就能得出答案。

又如,第27题第(2)题: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该题分值为2分,由题目信息可知,气温特点和降水应各占1分。这样,我们就可得出答案: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全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由此可见,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从分值的分配上仔细斟酌,就能有效缩小答案范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结合分值答题。

5.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的另一个特点是简洁明了,不掺杂任何不必要的内容。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规范教学用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自身示范作用。

例如,在回答“中巴铁路修建困难的自然原因”时,有学生答为“地不平”,而标准答案为“地势起伏大”,这样学生的答案很可能无法得分。

另外,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既能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强化学生的地理术语使用能力。

6.灵活选择选修题。

2015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选做题由海洋地理、城乡规划、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四个部分构成。由于徐州地区以选修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为主,所以学生都以选做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试题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在必修教材中学过城市区位、城市体系、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等知识点,所以城乡规划试题也是可以做的,甚至比海洋地理试题更为简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选做试题,教师要在讲评试卷时讲评所有的选做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取得更高的分数。

7.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相比其他学科较小,但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就难以取得高分。

例如,影响道路建设的原因与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比较两个区域与比较两个区域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工业布局的有利区位条件、修建某一工程的意义与影响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培养审题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试卷,教师既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成长。

步骤具体要求

审题标记出题干和图表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列出隐性信息

定位列出知识结构体系,准确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回忆背出所考查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为组织答案提供材料

判断说出解题思路与依据,得出正确答案

只要学生按照以上步骤自主纠错,就能找出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笔者就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右图为某地工业、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D.山谷风的影响

步骤:

(1)审题。

题目中有以下关键词:“24小时连续”、“钢铁”、“化肥”、“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等。图示为一个山谷,工业区位于谷底,住宅区和其他功能区位于两侧高地。

由题可知,该地区有大气污染,且污染源不分昼夜地排放污染物;居民区位于高处,污染源位于谷底;白天污染更严重说明白天有气流由谷底流向高处。

(2)定位。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热力环流,该部分知识的结构如下:

(3)回忆。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海风;夜晚情况则正好相反,形成陆风。

白天夜晚

②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快速增温,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空气迅速冷却,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白天夜晚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③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于是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风。

(4)判断。

由题可知,白天有气流从谷底流向高处,说明吹的是谷风,且符合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故选D项。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学生就能逐步学会自查自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而要让其他学生进行回答。这就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其他学生也无法回答,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教师就能发挥自身的课堂组织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下课时要将所有学生的课堂练习收集起来,这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二是为了做一些必要的记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以上就是笔者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希望能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审题试卷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三招”学会审题
江苏
七分审题三分做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