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2015-10-13 06:57李中林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煤矿研究

李中林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极强,进而促使煤炭行业发展迅猛,在此过程中,行业生产安全问题凸显,一系列突发事故的频繁发生给行业的发展敲醒了警钟,如何以行之有效的预防管理体系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规避,进而提升煤炭行业的综合效益,亟待解决。本文基于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展开了研究,为行业构建出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来提升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0 前言

煤炭资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纵观煤矿行业的发展过程,其在实际落实生产任务的过程中伤亡事故频发,并给国家来了严重的生命与财产损失。近年来,虽然整体上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一行业本身隶属于高风险行业,因此,行业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为了全面确保行业的生产安全,实现对突发事故的及时且完善处理,就需要实现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评价,以提升其应急救援能力。

1 我国现阶段煤矿应急救援的现状综述

面对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严峻考验,我国逐步加快了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进而使得煤炭资源开采量日益下滑,加上煤矿生产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国内对行业生产安全性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行业自身安全生产的意识也随之不断强化,这就有效的降低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但是,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煤矿行业的生产安全隐患依旧较大,在相应应急救援方面凸显出如下的不足之处:

第一,尚未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应急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适用性,应急救援统一标准的缺失致使无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落实有效的处理;

第二,现有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救援能力来实现切实可行措施的制定,可行性低,无法为实际救援工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煤矿行业目前总体上并没有在应急装备上给予相应的重视,相应设备过于老化,无法为充分发挥出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保障;

第四,安全意识过于薄弱。目前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实现有效的自救;

第五,尚未打造出专业的救援队伍,且相应演练工作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煤矿开采企业并没有针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工作所需来打造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且也并没有根据预案进行有效的演练,无法实现对突发事故的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与伤亡情况便会十分严重。

2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

2.1 常用评价方法以及相应优缺点

首先,概率风险评价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进而明确事故发生的概率,此种方法的精准度较高,能够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安全隐患的系统性分析,且能够通过全面的分析来明确安全漏洞的大小,进而为实现有效分风险预防决策、落实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但是,这一方法在应用上相对较为复杂,加上煤矿应急救援系统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偏多,所以定量分析上的难度大。其次,检查表法。这一方法能够将机械设备以及管理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定位,再通过列表的方式来进行分析,此种方法操作简单且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但由于需要根据检查内容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检查表,进而加大了工作量,且对于相应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再次,故障树分析法。此种分析方法以图形的形式将分析内容清晰的展现出来,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法进行落实,能够对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且描述相对具体,但是检测过程过于繁琐,且会受到相应评价人员自身主观意识的影响。最后,指数评价法。此种方法能够将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度量,进而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且操作灵活简单、评价准确,但由于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较为复杂,且存在着动态性特征,所以此种方式无法在其中实现有效应用。

2.2 适用于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煤矿开采行业本身的特点,其在实际落实应急救援能力分析的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且具有着一定的系统性,所以采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评价。因此,需要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其中,并融入“木桶效应”这一原理,以最小判别法为基础构建出逐级评价模式。应用这一评价模型,能够将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进而以最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来实现对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分析,为落实有效的救援措施奠定基础。

3 煤炭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

首先,层次分析法的运用。需要在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然后根据线性代数理论来计算出权重,并要满足一致性的条件;其次,网络层次分析法。需要在构建两两比较矩阵的基础上,明确超矩阵以及加权超矩阵,然后计算出指标权重。最后,最小判别法的应用。首先要构建出相应的评价集,然后结合评分实现二级评价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的处理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并根据最小判别法来明确评价结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行业本身就属于高危险系数的行业,为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这一目标,就需要实现对自身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以通过分析来明确风险隐患,进而制定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为及时落实有效处理措施以规避风险、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晋平,毕永华,侯金玲,张恩强,姜兴华,柴海涛.基于灰色-模糊综合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02):146-152.

[2]张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

[3]杨力,董一平,刘程程.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J].工矿自动化,2015(03):114-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煤矿研究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