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观点摘编

2015-10-15 02:26
天津史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馆藏

朱佳木谈把方志馆建成展示地情国情的展览馆一、找准定位,抓住中心。现在要建的方志馆不应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名称,所谓方志馆,应当追本溯源,把它办成和地情办、地情书相对应的地情馆,办成展示地情国情的展览馆,这应当是方志馆建设的宗旨和要义。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中心,才能使方志馆真正成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重要手段,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文化设施,成为对大众进行地情国情教育的教育基地。二、突出特色,避免雷同。方志馆虽然也要存放一些志书和修志中积累的档案资料,但它不同于图书馆和档案馆;虽然也要运用沙盘、展板、多媒体等形式,但它不同于规划馆;虽然也要介绍历史、展示物品,但它不同于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方志馆应当在布展中充分体现地方志的特色,那就是全面系统展示一个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做到横中有纵、纵横交错。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争取通过沙盘、展板、模型、塑像、实物、多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对本地区方方面面的情况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充分利用声光电、多维、遥控、动漫等高科技手段,使人能宏观、直观、形象、生动地看到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行政沿革、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只要方志馆能起到生动展示地情国情的作用,就一定能把城乡居民、中小学生、旅游者、打工者、求学者、出差者、经商者、投资者、考察团等等都吸引过来参观,它的申报立项、投资建设、场馆布展等工作就一定会得到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地方志》2013年 第7期)

黄琦峰谈方志馆馆藏资源建设?摇一、方志馆馆藏资源的概念定位。方志馆馆藏资源是指方志馆收集的,能够发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效益的各类资源,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从来源上讲,基本可分为官方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类。就范围而言,又可分为区域内资源与区域外资源两类。以性质而论,大致可分为纸质资源与非纸质资源两类。二、方志馆馆藏资源特征分析。一是区域性。方志馆馆藏资源应当侧重反映方志馆所在区域的历史和现状。一方面,方志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将区域文化作为基本置馆内容,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方志馆的地域文化优势;另一方面,按照属地原则开展资源编纂和收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针对相同或类似文化资源开展的无序竞争,以充分释放文化资源的活力。二是专业性。方志馆是弘扬方志文化的重要场所,其馆藏资源的配置应当立足于方志文化特色,着力体现行业特性。方志馆应尽量减少对各类文化场馆已占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模仿性收集和再利用活动,应在尊重自身实际的前提下以地情文化资料为核心探索性地开发馆藏资源,在探索过程中实现对馆藏资源的专业化塑造,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尊重。三是服务性。方志馆就其实质说,是把志书的内容变成地情的展览,以此向广大群众普及地情、市情、省情知识。三、加强方志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对策思考。1.科学设计和完善馆藏资源结构体系。要将馆藏资源建设置于方志馆整体发展大局之中,以变化的实际为依据不断调整馆藏资源结构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公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文化效益。2.开展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一方面,要挖掘特色资源。在地情资料中发现特色文化信息,形成特色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甄选特色资源。方志文化博大精深,对已挖掘的特色资源,应充分考虑其与地方志工作的关联性。3.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一方面,要重视馆藏资源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数字化展示手段。4.促进馆藏资源交流共享。方志馆应在开展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姿态促进馆藏资源交流共享。一方面,各地方志馆之间应加强资源交流共享。另一方面,方志馆应加强与各类文化场馆之间的资源交流共享。包括方志馆在内的各类文化场馆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都可以为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广西地方志》2013年 第6期)

沈永清谈二轮志书地图编纂?摇一、图是组成方志的体裁之一。作为方志的重要体裁形式,图在方志里起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图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向人们提供某一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其他各方面的明确信息,是中国方志的一个特色。新方志的“图”既包括各类地图、手工绘画、摄影照片,也包括由统计表转化成的统计图、示意图、几何图,其中以照片为主要形式。地图与文字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使所叙之事一目了然;用地图反映文字不易表达清楚或无法表达的内容,以加强方志内容的表达;图文并茂,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文字内容的印象。二、研究地图编纂是第二轮修志应有之议。1.位置图(定位图)与全境图(首图)。位置图是指标明志书所记的某省、市、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图。应向读者展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城镇村庄、山脉河流、水陆交通、毗邻接壤等自然和社会现状,同时图上又不把任何一个要素予以过分突出。定位图(位置图)与首图(全境图)应置于志书卷首地图照片集之首,即定位图为第一幅,首图为第二幅。志书首图所含的内容,不仅应有行政区划的内容,而且还应标有资源状况、农林牧场、水陆交通、河流湖泊沼泽、桥涵、山峰、电站、温泉、古迹等内容。2.政区图与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地图。首图后是政区图。反映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划。政区图后应是一幅以记人文为主的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于一炉的综合图,主要载志书中所记述的重要设施、建筑物、骨干企业、交通要津、名胜古迹及其经济区、开发区之类,列在行政区划图之后。3.其他地图。(1)地质图。它是表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成因、地层年代、岩石分布、火山、矿藏储量等地质现象的地图。(2)人口图。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民族、迁移及人口增减图。(3)土壤图。要表示出各类土壤的分布。(4)水文图。要表示出地表水的分配、动态、成分和性质的数量指标。(5)地貌图。它主要显示地表形态的数量指标、地貌成因、年龄、及其发展过程。(6)气候图。要求能够反映出大气层中各种气候要素和物理现象的分布、结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可编成多种地图,如气温、气压、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区划等图。(7)植被图。要表示出各种植被或植物群落的分布。有关经济(农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文物胜迹等分布图设置,应地情而异,或置卷首或随文当可灵活处置。

(《内蒙古地方志》2014年 第1期)

张静谈建设网络方志论坛?摇一、为何要建设网络方志论坛。一是必要性。首先是因为网络论坛信息的发布和反馈具有即时性。其次网络论坛能够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沟通。再次参与平台得到极大扩展。目前方志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多是通过论文和专著的形式传播,有一个较为成熟的网络论坛作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方志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更大范围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方志学科的建设中来,在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时候也更能引起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地方志事业的重视。二是可能性。首先是各级政府对方志办工作的支持,包括经费和项目方面的支持使网络方志论坛的立项实现了可能。其次,首轮和第二轮修志资源的积累为网络方志论坛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学术基础和大量的可用资源。再次是方志网、方志群为网络论坛提供了基础。二、建设网络方志论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版块设想。主要可设立方志书库、地情资源、观点争鸣、专家在线、地方文化、志情小酌等板块。观点争鸣应是论坛中最为活跃的版块,各家之言都可在网上开展广泛讨论,目前地方志网站、刊物方面的争鸣都是以论文方式体现,显得过于严肃且难以互动。2.论坛管理。首先是论坛的定位问题。网络方志论坛的主要功用就是为修志人员、研究人员、方志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所以应该强化“方志”这个核心,其他的杂谈之类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论坛的相关服务一定要完善。专家在线一定要保证有专家及时答疑解惑,且解答要权威,还可以录制一些培训的视频和讲义等上传,方便大家学习,或者定期推出一些讨论的主题供参与者各抒己见。再次要注意审核资料的真实性,网络信息较之传统的传播方式虽然内容上极大丰富,但在资料的真实性上却与后者有着相当的差距,所以在发布论坛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甄别。3.网络安全。第一,严格论坛信息的审核,杜绝不真实、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第二,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对某些重要资料进行加密处理;第三,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维护系统安全。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