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5-10-15 14:15王晓垒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音色音乐课肢体

王晓垒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应该是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音乐课课堂教学有一点体会和感悟。

一、端正教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因素

首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端正教学态度,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有“副科”的思想。只有教师自身对自己所教学科高度重视,言传身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运用夸奖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课堂上鼓励赞扬的语言多且适当,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行为也会与我配合默契,相反,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调皮学生的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时就会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比如《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空拍较多,还有附点音符,最主要的是歌曲是由两个声部组成,在教学的时候难度就会很大,学生对于二声部的歌曲往往唱不好,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整个教唱过程中我赞扬激励他们:“你们真棒,这么难唱的乐句都难不倒你们,真为你们高兴!……”。听到我的表扬后,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大家兴致勃勃,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不是批评而是找出简单易会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然后抓住闪光点,立即肯定和鼓励,这样,由批评变表扬,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就一身扎实、全面的基本功,注重自己综合素质培养,在弹、跳、唱等方面全面发展,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图片、多媒体,还有打击乐器,等等。乐理知识传授准确到位,方法灵活多样,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服其师、信其道,陶醉其中。

(一)关注游戏,提高审美意识

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加入游戏,如在教授《喜鹊钻篱笆》歌曲中,我就采取了游戏的教学方法,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了有效的规则,强调游戏的音乐性,启发学生模仿喜鹊的生态动作并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游戏中的动作是灵活多样的,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活而不乱,妙趣横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

(二)对比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课堂上采用对比的教学手段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对比的范围很广,有段落的对比、乐句的对比、节奏的对比、旋律的对比、力度的对比,等等。如《音乐小屋》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对比识别乐器音色、图形展示三部曲式的结构、发现波尔卡音乐的特点等方法。首先,请学生关注音乐情绪和单簧管的音色;然后,在与弦乐和钢琴音色的对比聆听中强化学生对音色的记忆和识别;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图谱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反响很好,很直观地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对于欣赏课的教学,如《森林的歌声》,通过巴乌、陶笛两种乐器演奏乐曲主题的对比。学生从音色、速度两个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对比,懂得音乐之所以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是因为音色、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变化的原因,能发展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

在教唱歌曲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中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果的。如在《猫虎歌》的教学中,小倚音“吔”的音准学生们唱不好,我就运用了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先把倚音去掉唱歌词,等都唱准了之后再把倚音加进去,让学生前后对比一下,找出二者的区别,带倚音时有一种拐的感觉,另外,也能更进一步地体会歌曲的情绪,效果非常明显。

还有歌曲中经常有很多相似乐句的旋律,只单单有几个音不同,学生很容易跑掉,我运用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出相似的旋律,再具体到几个不同的音,采取听辨的方式,让学生仔细听我弹的是哪条旋律,然后有针对性地唱出不同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唱的很准确,也不用担心跑调的问题了,歌曲的难点也就降低了,从而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肢体语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必不可少。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但是在音乐课堂上很恰当、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剪羊毛》一课中,我通过声势训练,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拍和节奏,强化学生对四分之二拍强弱规律的掌握,通过彩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模仿、感受附点节奏,强化训练。《保护森林爱国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是通过肢体动作、画旋律线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甩腔及衬词,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在讲授音乐课最基本的技能节奏、节拍、强弱的教学中,我采取的就是肢体的动作,可以加入拍手、拍肩、拍腿等肢体动作,如讲解四四拍子的节奏中,每小节是四拍子,我就两只手分别拍两侧的肩和左右的两条腿,学生随上这个节奏后,再加入歌词,这样可以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尤其是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音乐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可以再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尽可能地思考和实践一些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在尽情地歌唱中用音乐说话,用音乐交流,用音乐思考,这也是我在未来教学工作实践中的追求。

(责任编辑:彭 琳)

猜你喜欢
音色音乐课肢体
喜欢的课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世界各地的肢体语言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肢体语言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