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提高治疗依从性干预的效果研究

2015-10-16 20:57省晓琴张正娟张琳
中外医疗 2015年25期
关键词:干预艾滋病结核病

省晓琴++张正娟++张琳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TB/HIV)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TB/HIV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8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治疗依从性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诊及用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0%、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坦然面对率及主动告知率为89.47%、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抵触与紧张恐惧发生率为2.63%、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6%、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提高TB/HIV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治疗检查依从性,从而提高疗程完成率,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艾滋病;结核病;依从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a)-0021-0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AID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

SHENG Xiao-qin , ZHANG Zheng-juan, ZHANG Lin

Lanzhou pulmonary hospital , Lanzhou, Gansu Province, 3004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AID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 (TB/HIV)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intervention effec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5, 76 patients with TB/HIV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was 81.5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63.16% (P<0.05); observation group visit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100.00% and 97.3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88.24% and 76.32% (P<0.05); observation group calm in the face of rate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form the rate was 89.47%, 92.1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0.53%, 68.42% (P<0.05), incompatible and nervous fear incidence was 2.63%, 21.0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13.16%, 42.11% (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olerance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 check the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B/HIV, so a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etion rate,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IDS; Tuberculosis; Compliance; Interference

艾滋病(ADIS)是一种常见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慢性传染疾病,由于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导致患者的机会性感染(OIs)发生风险增加。结核杆菌(TB)感染是ADIS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OIs病毒,TB/HIV双重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抗结核以及抗病毒治疗是临床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TB/HIV)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疗程较长,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患者由于生理不适与心理负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治疗失去信心,擅自增减剂量、停药、中途放弃治疗甚至失访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TB/HIV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治疗依从性干预对于TB/HIV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TB/HIV患者7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中关于AIDS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提出的《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关于结核病的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37.23±5.42)岁;感染原因:29例性不洁史,7例吸毒,2例原因不明;文化程度:15例初中及以下,12例初中,6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36.45±5.21)岁;感染原因:30例性不洁史,7例吸毒,1例原因不明;文化程度:17例初中及以下,11例初中,6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用药护理:向患者介绍药物种类、名称、药理作用、相关注意事项、主要副反应等,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剂量与时间等,嘱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药。②健康宣教:简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与临床治疗有初步认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治疗依从性干预。

1.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强调及时遵医嘱长期坚持规范服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告知其结核病进展可能危及生命,并告知其结核病是能够治愈的,而抗HIV病毒治疗需要终身坚持服药,使其能够坚持遵医嘱服药完成疗程。告知患者在抗结核以及抗病毒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一定的副反应,讲解其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处理方法与效果,指导其正确识别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切勿擅自停药。健康教育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讲解和告知,结束后要求患者复述一遍,并将内容制定成册发放给患者,以提高教育效果。

1.2.2 服药指导 详细介绍用药种类、名称、正确用药方法、剂量、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嘱患者以温开水冲服,切勿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嘱患者增加饮水量至1 000~2 000 ml/d,可促进药物代谢与排除。制定服药时间:早8:00,午12:00和晚20:00,抗结核药物均在餐后30 min口服,抗病毒药物则在餐前30 min口服,以免药物配伍禁忌、漏服或影响进餐与休息等。

1.2.3 心理支持 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病情等提供不同层次的心理护理,以真诚的态度、细致的服务、高度洞察力与平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正确认知,缓解其心理负担。完善对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其理解与支持,提供给患者更多的体贴、关心与照护,树立患者的胜病信心。

1.2.4 建立不良反应反馈机制 向患者发放“治疗联系卡”,卡片内容包括不良反应类型、表现、处理方式与相关医务人员联系电话,以便患者及时识别和反馈不良反应,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用药前密切询问患者的肝肾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以合理选择用药。介绍可能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干预方法,嘱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对胃肠道不适等轻度不良反应,可在医生严密观察和指导下坚持服药,如出现不良反应较重,应立即就诊并停用原因药物,切勿擅自更改用药方案,对于严重不良反应者,立即就诊并停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2.5 建立随访机制 制定常规随访时间表,出院后第一个月为2次/周,第二个月为1次/周,此后为1次/月,电话、电信、微信或QQ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有无停服或漏服现象、有无不良反应等,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强调药物治疗重要性、家庭预防、机会感染预防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在治疗第二个月、第五个月以及第六个月(复治患者第八个月)进行痰检复查以及血生化检查,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在随访日期前2 d,通过电话、电信、微信或QQ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并在超时1~2 d时进行电话追踪通知,过期5 d时通知患者亲属追访,过期7 d时进行家庭到访追踪,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复查情况。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进行以下指标评价:(1)疗依从性:①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能够主动遵医嘱坚持服药,且能够按规定定期随访;部分依从:基本遵医嘱服药,偶有不按规定服药或漏服现象;不依从:经常不遵医嘱用药或擅自停药。②复查依从性:按时:严格遵医嘱按时复查痰液及血生化;延迟:经随访提醒后7d内复查;拒绝:经提醒及到访后仍未检查或失访。(2)治疗耐受性:采用自制问卷量表调查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包括坦然面对、主动告知不良反应、抵触治疗、紧张与恐惧感等。

1.4 病毒治疗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临床症状(低热、咳痰、咳嗽、盗汗及痰中带血等)完全消失,痰菌检查完全转阴,胸片检查病灶完全吸收;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主要临床症状有≥2项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主要临床症状有1项消失;无效:坚持完成疗程,但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或者因依从性差、严重不良反应等原因中断、间断治疗;进展:坚持完成疗程但病情加重;死亡。

1.5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转归

观察组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转归比较

2.2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的检查依从性与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治疗耐受性

观察组对治疗与不良反应的坦然面对率及主动告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抵触与紧张恐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治疗耐受性比较[例(%)]

3 讨论

TB/HIV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结核病的传染性、进展性以及AIDS的无法根治性,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顺应性与康复效果。临床研究认为,TB/HIV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达到95%以上方可提高CD4+T细胞计数水平,从而实现免疫功能重建[4]。

目前,临床治疗HIV感染的药物种类有限,且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实现根治效果,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部分患者由于副反应、缺乏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而擅自减量或停药,造成治疗失败[5]。完善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服务,并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家庭与社会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提高其胜病信心,从而主动参与和配合治疗,提高疗程完成率,从而改善临床预后。开展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与随访沟通,有利于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与健康行为习惯,同时还可更好地发挥家庭支持作用,激发患者的胜病信心,正确面对自身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而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主动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控制病情,还可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促机体免疫功能的重建,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7]。建立随访机制,有利于与患者及其家属间保持密切的互动与联系,共同分析、面对和解决治疗与病程发展中的问题,且能够持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使其树立其长期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建立持续随访模式与不良反应反馈机制,能够了解和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长期持续为患者提供疾病及用药相关教育和指导,不断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其治疗耐受性与依从性[8]。该研究中,观察组的复诊及用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0%、97.37%,较对照组的88.24%、76.32%显著提高。此外,观察组对治疗与不良反应的坦然面对率及主动告知率分别达89.47%、92.11%,均较对照组的60.53%、68.42%显著提高,而抵触与紧张恐惧发生率仅为2.63%、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6%、42.11%。认为建立随访机制与不良反应反馈机制等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便于医生及时评估病情与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临床预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81.58%,较对照组的63.16%显著提高,疗程内死亡率仅为2.63%,较对照组的10.53%明显降低,与韦彩云等[9]研究结果相似。提示提高治疗依从性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或延缓死亡进程。

综上所述,对TB/HIV患者开展治疗依从性干预,提高患者的复查与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与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薛晓,周林,成诗明.结核分枝杆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治疗依从性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6):380-384.

[2] 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42.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4] 肖寒,张利霞,罗永燕,等.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5):560-562.

[5] 于荣辉,绳宇,程继英.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42-2344.

[6] 许小明,覃莺来,胡云诗,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副反应耐受性与依从性效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7-9.

[7] 李方学,张为卿,周静,等.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1(9):64-65.

[8] 徐六妹,吴宝红,李莎茜,等.持续随访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J].护理学杂志,2014,29(12):29-31.

[9] 韦彩云,汤卓,吴念宁,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90例患者治疗管理模式的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32-1634.

(收稿日期:2015-06-05)

猜你喜欢
干预艾滋病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