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

2015-10-16 21:10徐建国曹洪涛王政
中外医疗 2015年25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结肠癌临床效果

徐建国++曹洪涛++王政

[摘要] 目的 探究新辅助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手术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 结果 治疗前后对照组CD44v6、p27蛋白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4v6蛋白指标发生显著下降, p27蛋白指标明显上升。两组预后对比,试验组治疗及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多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不振、抵抗力差等情况。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结肠癌;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a)-0034-02

Explor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urgery and Prognosis

XU Jian-guo, CAO Hong-tao, WANG Zheng

Department of Oncological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urgery and prognosis.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in each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he method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hen test CD44v6 and p27 protein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rial group(P<0.05), of which the CD44v6 protein index dropped significantly while p27 protein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test group recov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are vomiting, nausea, loss of appetite, poor resistance. Conclusio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 Th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Colon cancer; Clinical effect

结肠癌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预后效果通常也不够理想[1]。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新辅助化疗凭借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我国结肠癌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2]。该文针对新辅助化疗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该治疗方法对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的影响,以期为之后的结肠癌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4~11月这段期间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后得到,试验组中有男性14例,女性11名,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6.3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60.1岁。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均对其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心肺功能、体温等,并对其基本病情进行记录分析。

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为: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定时进行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注射液以及氟尿嘧啶,此外对患者每隔3周进行化疗治疗,2个治疗周期后,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对照组:为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灶情况及一般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肿瘤所在部位,进行根治手术,术后,将淋巴结及肿瘤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CD44v6、p27蛋白等指标进行监测,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此外在出院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进行回访,从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效果,从而为之后的结肠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4 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4v6、p27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4v6、p27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得到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4v6、p27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4v6、p27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过治疗后CD44v6蛋白指标显著下降,而p27蛋白指标则明显上升。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4v6、p27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x±s)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癌症,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也在逐渐上升,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病的治疗方法也一直是医学界急需研究攻克的一个难题[3]。在普遍理论中认为结肠癌的诱因是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断下降,从而致使体内的癌细胞激活。因此,对于结肠癌的防治,也主要依靠对CD44v6、p27等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监测[4]。

CD44v6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在人体中主要起到粘连作用,根据相关科学依据显示[5],恶性肿瘤的发展与它直接相关,它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主要粘附剂,对癌细胞的扩散有着促进作用,其阳性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此外,p27蛋白也是一种常见的判断肿瘤细胞发展情况的指标,它能够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通过抑制细胞增生实现抑制癌症进展,该种蛋白通常在肿瘤细胞中呈现出高表达,而在恶性的肿瘤细胞中转低,p27的阳性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6-7],与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呈负相关,因此p27高表达具有抑制肿瘤发展和转移的作用,能够显著提升结肠癌患者的预后[8-9]。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CD44v6蛋白以及P27蛋白表达前后差异性不显著,即该治疗对患者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而采用新辅助化疗方式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D44v6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27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这表明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CD44v6蛋白表达值,提高P27蛋白的表达值,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组患者中经过治疗病情改善的比率为84%,对照组患者中该比率仅为52%,两者差异显著,因此,通过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也逐渐趋于理想,该次研究中的新辅助化疗在结肠癌患者中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秀梅,高峰,李贵新,等.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p27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11):75-77.

[2] 周听.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2):214-215.

[3] 王志蕙.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49(14): 69-70.

[4] 孙泽群,徐力勇,邓长生,等.P38及P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3):151-153.

[5] 董功航,兰平,汪建平.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化疗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2):149-150.

[6] 郑民华,宗雅萍.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21-23.

[7] 王立平,薛承岩,胡大为.CD44V6和P27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3):311-314.

[8] 曲牟文,杨景国,武志刚,等.结肠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85-87.

[9] 汪金峰,程津津,石星,等.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CD44v6表达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8):353-356.

(收稿日期:2015-05-24)

猜你喜欢
新辅助化疗结肠癌临床效果
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新辅助化疗、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照分析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