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社会认知培养的教育建议

2015-10-16 11:50钱文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规则儿童幼儿园

钱文

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如皮亚杰1932年对儿童社会性游戏规则的研究就被认作关于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早期研究。但是,社会认知这一概念的提出及系统研究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直至80年代它才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随后又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社会认知研究相对较少,依据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特点而专门设计的社会性发展领域的课程也比较罕见。因此,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能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有效教育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厘清社会认知的内涵,完善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课程

我国学者庞丽娟指出,社会认知是认知的一个方面,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受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在一般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更多地受到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幼儿园教育能对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往往更注重儿童认知的发展,相对忽视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则更为全面,且更注重幼儿对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等的理解。但是,目前在幼儿园课程中有关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比较匮乏。鉴于此,完善基于幼儿生活环境的社会认知教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认知是对社会性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即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因此,社会认知的内容由社会性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所包括的内容所决定。在社会学中,社会性客体及其关系所包括的内容有:人与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事件,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也应包含相应的内容。

1.关于人际关系的认知

从我国国情出发,3~6岁儿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应该包括对父母长辈的关系、同伴关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知。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心理上的直接联系。人一来到世上,便处于人际关系之中。形成与成人、与同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人际交往前,儿童对于所要交往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必须有所认识与理解,在这个前提下,儿童还要学习其中包含的社会规则,如与长辈交往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尊重长辈。只有在这些社会认知都成功发生的前提下,儿童的人际交往行为才会符合社会规范。因此,在学前期,帮助儿童认识人际交往中社会认知的那部分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对同伴关系的认知是人际关系认知中的重要内容。在同伴关系的影响下,儿童能够很快地学习相应的符合社会文化的行为模式。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能够学习自己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明了该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益。

2.关于社会环境的认知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周围的世界,主要包括对家庭、社区、幼儿园、家乡、民族和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认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该遵循由近及远、从具体慢慢过渡到概括的原则。具体说来,与幼儿年龄相对应,要从对身边环境的认知开始,先是家庭、幼儿园,然后是社区、社区中的公共场所,再次是家乡。至于对国家、世界等概念的认知则要到学前后期才能进行。例如,为了让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首先让他们认识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只有认识了幼儿园的环境,才能产生安全感,进而喜欢幼儿园。大班幼儿则可以对自己的家乡、民族和国家有个初步的认知,甚至能够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3.关于社会角色的认知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社会化进程,社会化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适应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角色的社会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环境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如母亲、女儿、幼儿园教师、家长、妻子等。特纳(J.Turner)曾经对社会角色、自我意识与社会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论述:在社会角色的互动中,行动者总是以一种能够加强自己已有自我概念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社会角色的获得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许要让学前儿童完全理解社会角色的含义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选取幼儿能够理解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经验。在学前期对儿童社会角色认知的教育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对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角色以及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的认知。例如,警察是幼儿非常羡慕的职业,但是幼儿对于警察的认知并不全面,很多幼儿将警察定义为是抓坏人的人,有的则认为罚款的人就是警察。因此,对于警察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职业,有必要进行一番介绍,以便让幼儿正确认识警察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4.关于社会规则的认知

社会规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理解与遵守的规范,是个体社会行为选择及定向的工具。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必须了解社会规则并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习惯,因此社会规则的认知是儿童社会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1)基本道德规则:即对是与非、对与错、爱和憎等道德问题的认知与判断。(2)文明礼貌行为规则:个体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人际交往与言谈举止的礼仪与规则等。(3)公共场所行为规则:公共卫生规则、公共交通规则、公共财产保护和爱惜规则等。(4)群体活动的规则:学习、游戏和生活等群体活动应遵守的规则,如排队、轮流、等待、礼让等。(5)安全规则:用以保护儿童安全的行为规则。

二、整合多种教育途径,全方位进行幼儿社会认知教育

社会认知教育和认知教育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将社会认知教育看作是认知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其认知对象是有关自我、他人、群体关系以及内在心理过程等方面。社会认知教育的途径有许多种,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1.创设有利于开展社会认知教育的环境endprint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极具教育价值。在社会领域的学习中,创设适宜的环境能大大提升学习效率。目前,在幼儿园中用来进行社会认知教育的主要是角色游戏区,这些区域的设置能让幼儿学习不同社会场所的规则,并通过角色扮演来认知不同的社会角色。通常,幼儿园可以设置的角色游戏区有娃娃家、医院、理发店、小商店、警察局、集市与餐馆等。教师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设立主题墙,通过照片、图片等介绍社会事件、家乡风貌等。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查找相关图片、报纸等,并将它们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2.加强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知社会角色、规则以及他人的立场和观点

目前,有关如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社会认知教育的实践性研究并不多见,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由于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得比较自主,因此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会显得不合时宜,十分困难。事实上,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在社会认知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重视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社会认知教育。在游戏中教师往往比较忽略进行社会认知教育,而是着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着重观察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忽略对规则具体内容的介绍;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时往往关注角色的行为,而忘记对社会中不同职业进行事先或事后的讲解。例如,很多幼儿园都有商店游戏,幼儿对收银员职业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收钱的环节,其实收银员除了收钱,还要帮助顾客检查商品、解答顾客的疑问等,对这些有关社会角色的知识,教师很少会在角色游戏之前或者之后让幼儿进行讨论,幼儿并不知晓。

第二,拓宽视角,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角色游戏是幼儿,尤其是小班和中班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最常见的角色游戏就是娃娃家,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自发地模仿父母的角色,获得最初的关于家庭成员职责的社会认知。现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的常常有警察、医生、消防员、商场工作人员、银行职员等职业角色。其实,角色扮演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知识。比如,有的幼儿园开展了“我是新闻播音员”的游戏,每天请一名幼儿扮演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前一天发生的社会事件。这种做法让幼儿既对播音员这一职业有所认识,又及时了解了社会事件。

第三,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加入与社会规则一致的游戏规则。幼儿要顺利开展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要遵守规则,必须对规则有所认知。例如,在社会场所,我们经常要等候,等候的时候应该不靠近目标位置,要与目标位置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在该位置上的人员产生不安全感。教师可以将这些社会规则引入游戏。

当然,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利于幼儿觉察他人的情绪,发现他人的行为,并由此推测他人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发展心理理论与观点采择能力。

3.重视随机教育对于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本来就和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生活情境、社会场所等密不可分,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或外出参观活动中有许多可以用来进行随机教育的情境。例如,带幼儿散步时,不光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还可以告诉幼儿帮助我们整理草坪、修剪树枝的是园林工人,让幼儿认识一个新的职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具备社会认知的相关知识。除了要理解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规律以外,教师还应具备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角色和社会事件的知识。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发现时机,将相关的社会知识传递给幼儿。

除了以上几种教育途径之外,社会认知教育还可以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在主题活动中渗透。例如,结合绘本进行有关幼儿心理活动特征的教育,有位教师让中班幼儿站在小红帽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小红帽》,而不是站在听故事人的角度来体验。两者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作为听者,小朋友知道躺在外婆床上的是大灰狼,但是作为小红帽,她起先以为躺着的是外婆。这位教师借助语言活动很好地让幼儿学习了观点采择,促进了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再如,有的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认知110、119、120等电话号码的社会意义,将数学与社会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总之,社会认知教育对于幼儿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对于信念、想法、意识等心理活动的认知,没有对于他人观点的推测,没有关于社会规则的知觉与理解,没有关于群体中人际关系的认知,那么幼儿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当前,幼儿园对于社会认知教育的关注还不够,专门针对幼儿社会认知的教育活动也不多。希望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能设计出更多相关的教育活动,切实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则儿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留守儿童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六一儿童
二则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