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学稿教学法”

2015-10-21 17:00蔡建颖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案

蔡建颖

[摘 要]随着课堂教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应用,从今年5月份起我校借鉴东庐、后六中学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逐步采用课堂“讲学稿”的方法。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着实行讲学稿教学,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编写出一份讲学稿,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提前一两天的时间发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储备资料,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复习中。

[关键词]讲学稿教学;讲学稿;教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从“教案”到“讲学稿”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的“讲学稿”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一、讲学稿的编制

1.学习目标。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容易做到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2.知识构成。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讲学稿”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讲学稿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学生看书做答的过程,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3.学习方法。讲学稿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效果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认知度,从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影响到成绩的优劣。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4.技能训练。讲学稿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技能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

二、讲学稿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讲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讲学稿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讲学稿进行学与练。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讲学稿”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讲学稿”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具有可調节与兼容优化性:“讲学稿”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讲学稿”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讲学稿”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讲学稿”;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讲学稿”,而不拘泥于“讲学稿”,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讲学稿”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讲学稿”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讲学稿”,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讲学稿”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讲学稿”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讲学稿”,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三、讲学稿教学的评价

讲学稿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讲学稿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实行讲学稿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走思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讲学稿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活动。

讲学稿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讲学稿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它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讲学稿的运用仅仅是一个起步 ,这其中的很多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成熟,更不能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猜你喜欢
教案
九年级unit 1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
《上善若水》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会说话的手》教案
《颜色变魔术》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教案
民族五声调式教案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