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一起分享微笑

2015-10-21 17:00田海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琳琳莉莉母爱

田海山

杨莉(化名),女,11岁。一个母亲早死的单亲孩子。该生在校的表现一直很好,但她是一个胆小、害羞又性格孤僻的学生。讲起莉莉,最大的特征就是她基本没有表情的脸,从不见其喜悲。下课期间,从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活动,也很少见她主动和别人交往谈论。她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情淡然的看着一切。上课时,她始终低着头,当老师讲授新课时,才不得不抬头,一旦目光与老师相会时,马上躲闪移开。如果让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那她的脸刷一下红到脖子根,声音很轻很轻,若非走进她,你是不会听见她说的是什么的……

经过几次接触和谈话,我发现这个女孩子学习非常用功,很有一点音乐天赋。但单亲家庭的遗病,母爱的匮乏,养成了她不愿意和同学、老师接触的性格,再加上是因为刚来到新的环境,自己以前的好朋友不在同班,而且新老师又是陌生男性,更让她自闭,冷漠。

这是典型的亲情缺乏,孤僻自闭,加之环境适应不良的特点。由于从小缺乏母亲的关爱,缺少家庭亲情的沐浴,加上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排斥,使她的内心相当封闭。加之父亲外出,家里隔代代养,更是少了与家长沟通,打小就养成了她胆小、自闭,孤独的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大多就会如莉莉般以害怕面对老师和拒绝跟同学接触来保护自己。

有这样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他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信任与尊重,才能把自己变成小小的钥匙,进入人的心中。是啊,只有心灵的沟通,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则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学生更是一门深远又富有哲理的艺术。要教育好一个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在教育中不但要赋予情感,还得有一颗细腻的心。

兵法上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这个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我直接去找她问原因肯定行不通,所以我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一方面,我从莉莉的同学那里了解她的一切;另一方面,我也有意识地让他了解我和孩子们的无拘无束,消除内心对我的排斥。也因为这样,我在加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同时,也从中获取了一些信息。特别是有一次琳琳对我说:“莉莉很有音乐天赋,最喜欢唱歌,不仅音准,而且唱的很有感情,我们音乐老师都这么说。”听着清请的话,莉莉的同学和邻居你一言我一句地都说曾经听她唱过,“不过,可惜的是她就不在学校唱……”,“她好象很怕在学校似的”……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我的想法马上清楚起来,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让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快乐起来。

正在我冥思苦想教育对策的时候,学校教导处丁老师过来了,“谭老师啊,下个周五的中队活动“我的时间我做主”由你們中队组织啊!”“哎,有了!”听着她的话,我突然想到了好主意,不由高兴得手舞足蹈,还把丁老师吓了一跳。嘿,不用我说你们也猜到了,对,我想让莉莉在“我的时间我做主”表演节目。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培育人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残缺不全型家庭双亲中一方死亡、离异以及再婚,对子女的心理和感情上都会形成伤害。此种家庭的显著特点是缺父爱或缺母爱。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由父亲抚养的孩子,还是单由母亲抚养的孩子,都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敢于表现自己。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健全发展离不开母爱。三周岁内如果得不到母爱就会性格孤僻;八、九岁时如果缺少母爱就会个性执拗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并且终生难以补偿。

她怕面对大家,我就给她机会让她面对大家,当然不能急于求成,得步步为营。

一天,我故意走到莉莉面前说:“下个星期由我们中队表演节目,我想请琳琳同学唱个歌,你帮我参谋参谋唱哪个歌比较好呢?”莉莉想了想说:“就唱‘大长今,同学们都爱听。”我高兴地说:“好啊!可是琳琳不会唱,我也不会唱,指导不了,怎么办呢?”“表演不是还有一个星期吗?可以学的。”她低着头说。我心里窃喜,别有用心地说:“嗯,这个主意不错啊!这样吧,从现在开始,每次放学后,你来办公室教她,让我也学学!”她有点难为情,但没有拒绝,我马上说:“我会跟你奶奶通个气,你记得要来哦,不然我们五(3)中队可就要在全校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了哦!”从此,我就经常借口说教练歌老缠着她,和班上的几个性格开朗的男女班干部、文娱尖子亲密接触。开始她有点胆怯,放不开,小脸通红,声音细小得就像蚊子哼哼。但经过我特意安排的练习,她渐渐胆大,我也就由放学找她变成课后找她,让她在办公室、在老师面前练歌,听着办公室别的老师的夸奖和我对她的肯定,她那张没表情的脸变变得舒展,变得美丽了。一次,我听到动情处,不由得说了句:“莉莉,今天你笑了哦!你的微笑很漂亮!”看着她腼腆的小脸,我知道她已经慢慢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鸿沟,认同我的看法了!

很快,“我的时间我做主”主题中队会来临了,我让琳琳以没有学会,底气不足为由,邀请她同台表演,她看了看我,居然同意了。那动情的演唱,清新的面孔,博得了全校师生潮水般的喝彩,表演相当成功。同学们听得流连忘返,她也终于露出了微笑。并在同学们的再三要求下,附加演唱了一首《吉祥三宝》。

看到莉莉脸上久违的灿烂,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终于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我的时间我做主”活动之后,我发现她开始开朗起来,看到我也会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跟琳琳等几个女生交了好朋友。课堂上能主动举手要求回答我的提问。我私底下也问了几位副课老师,他们也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变化,说微笑多了,这让我倍感欣慰。一次,在学校门口,她微笑着朝我跑来,我摸着她的头说:“知道吗?老师喜欢看到你的微笑,你的微笑很美!要保持哦!”她自信地点了点头。

案例反思:案例中的莉莉是我班里的普通学生,我想像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里或多或少的有那么几个。如果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闻不问,或者不把他当一回事,我想对该类孩以后的发展肯定有影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孩子以后在人际关系方面、在学习方面等都会处理不好。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我相信所以的教师都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发展的将来。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杨莉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猜你喜欢
琳琳莉莉母爱
牙印之谜
母爱大于天
母爱
不倒自行车
母爱的另一面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只是点点头
只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