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施工技术改进的方法研讨

2015-10-21 17:10陈宗旭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管片盾构工序

陈宗旭

【摘要】地铁盾构施工,开挖、支护、地表沉降控制、地下管线保护、地表建筑物保护、防水均为工程的主要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保证这些工序的质量,文章将以某地铁工程为例,在明确该工程盾构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讨该工程各道工序技术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地铁工程,盾构施工,技术改进

1某地铁盾构工程施工技术改进要求

某地铁工程全长20km,沿线经过17座车站,地层以粉细砂、中粗砂、粉土、粉质粘土、卵石砂砾为主。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特征,选择盾构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区间隧道有20个,每个区间隧道的断面开挖跨度在6.2-15.2m之间,其中沉降值在10-200mm之间,且部分地段洞顶存在砂层,在开挖期间,地表沉降大有扩大趋势,尤其纵向和横向范围,超出开挖的两侧,出现沉降裂缝。为保证本地铁工程盾构施工的质量,在此就工程的主要施工工序,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改进要求:

①开挖工序:借助机械实施全断面开挖,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采用分部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方式,目的是实现该道工序的工厂化管理。

②支护工序:设置混凝土管片之后,进行壁厚注浆,期间主要工序涵盖喷混凝土、锚杆设置、钢拱架与钢筋网布设、模注混凝土,目的是为地铁盾构施工奠定安全管理基础。

③地表沉降控制工序:在土压平衡控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限制工作面的变形,主要原因是初期支护期间,隧道的变形会加剧下沉,最大下沉量可能达到60mm,而地表沉降控制,目的就是减缓地表下沉量,本工程的沉降控制目标为30mm以下。

④地下管线、地表建筑物保护工序:为保护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进行地表注浆加固,然后适当拆线地表建筑物,但大多数情况下,以原位保护为主。

⑤防水工序:借助土压平衡和水压平衡控制的方法,在注浆的基础上,加设混凝土管片和膨胀橡胶止水带,所浇筑混凝土需具备一定防水性能,确保完工后的隧道,能达到"滴水不漏"的质量水准。

2案例地铁盾构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方法

根据以上提到的案例地铁盾构工程施工技术改进要求,本工程的盾构施工,需要分别对开挖技术、支护技术、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地下管线保护技术、地表建筑保护技术、防水技术等进行如下改进:

2.1开挖技术改进

由于本工程盾构施工的开挖工序,在隧道拱部位置埋设小导管,用于注浆护顶,而人工分台阶开挖的方式,上台阶和下台阶之间相距1.5倍洞径左右,其中开挖上导台阶时,管棚起到护顶作用,隧道上方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塌方事故,但施工期间发展暴露在外的掌子面稳定性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波及整个隧道的稳定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相关开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强化掌子面的稳定性工作。针对敞开的下半断面,检查其底层的完好性,对于断面面积比较大,且地质条件不佳的区域,融入应用CRD施工技术,以本工程的软土地层区域开挖施工为例,利用盾壳保护隧道的顶部,进而借助土压平衡维持掌子面的稳定,在确保围岩稳定性趋于标准状态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全断面开挖,以及连续机械化出渣。

2.2支护技术改进

本工程在开挖的同时,借助复合衬砌的支护方法,其中初期支护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联合采用喷射砼、钢筋网、连接筋、钢拱架支护,形成盾构的承载结构体,目的是承受盾构施工所产生的基本荷载,期间,初期支护属于柔性支护体,即可在位移允许值范围内,但必须兼顾潜藏的各种不安全隐患,而二次衬砌利用模板台车,现场模筑砼,与初期支护共同发挥承载地铁隧道永久荷载的作用。笔者认为包括开挖、顶管片衬砌拼装、场外管片预制等,均可在盾壳保护下进行,适时砼抗渗性能可得以保证,并简化支护的程序,以及提高支护的机械化程度、安全性、可操作性。

2.3地表沉降控制技术改进

地铁通常位于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和建筑密集地区下方,一旦出现地表沉降问题,很有可能酿成极大的工程事故。本工程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周边围岩被扰动,并引起地层应力场的变化,需要借助地表沉降控制技术,控制隧道周围切向应力的位移增大。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利用岩层自身的承载力,按照既定标准控制围岩的变化范围,尤其针对地质条件较差的盾构区域,地表沉降值至少要控制在30mm以内,笔者认为在开挖工作面位置,可通过维持土压力和水压力的盾构平衡,避免土层往隧道内部位移,即减少土层的损失,而对于超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填充开挖部位,以释放部分围岩的应力。通过这些施工过程,在本工程施工期间一定程度控制地表沉降问题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效果。

2.4地下管线、地表建筑保护技术改进

地表沉降的控制,尽管对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从工程现场的情况来看,本工程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的保护,还需要构建完整的盾构支护系统,即在开挖面位置,以增减压力调控的方式,对地层应力状态进行灵活调整,将地表沉降值,控制在最低状态,同时进行壁后注浆加固,尤其是在地表建筑物的下方区域,提高围岩的强度水平,以及可利用管片作为止浆岩墙壁,解决注浆压力的问题,直至达到预期注浆效果,方可切实保护好工程盾构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施工期间,盾构机经过某中等专业学校正下方,由于地下沉降控制不当,A栋教学楼墙面有开裂迹象,在接到投诉后,工程单位即刻将其列为三级风险工程,除了控制掘进的开挖速度和开挖量,还加强监测力度,并采用同步注浆和二次补充注浆的方式,注浆加固了沉降区域。至于其他地面建筑物,尽管没有出现以上学校的地面沉降问题,但同样需要以注浆加固的预防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加固局部位置,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沉降问题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2.5防水技术改进

本工程的防水施工,分别需要在开挖期间和开挖后进行技术改进。在盾构开挖期间,利用盾构机将压力施加至工作面之上,使得土压力和水压力趋于平衡,控制土层内的水渗入到隧道内,以此起到工作面的防水效果,本工程所选用的盾构机,钢制机壳长度6.5m、厚度4m,同时管片连接于盾壳位置,有钢刷密封盾构机,因此可确定盾构机的结构,能够有效阻止地下水的渗入,但考虑到隧道开挖正前方出现大量涌水,笔者建议以预注浆的方式,控制开挖面的涌水量,另外在经过含水地层时,也要借助注浆技术手段堵水,尤其是软土地层,要予以重点堵漏。在盾构开挖完成后,安装厚度至少30cm的钢筋混凝土管片,其中管片与管片之间,以高强螺栓连接在一起,如果管片壁后存在空隙,要将水泥砂浆加注到空隙位置,直至整个管片与隧道壁形成一体,另外将PVE防水塑料板加挂在模筑襯砌背后,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通过盾构期间和盾构完成后的防水施工,将所有深入隧道内的地下水通道堵住,现场试验表明,区域内地下水任何态势的水位变化,都不会导致地表沉降,由此说明隧道防水效果已经趋于最佳状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盾构施工,需要进行施工技术改进的工序,包括开挖工序、支护工序、地表沉降控制工序、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保护工序、防水工序,这些工序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技术的有效应用受到明显的制约,从侧面要求我们紧扣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改进。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案例地铁工程盾构施工技术改进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地铁工程盾构施工技术应用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技术改进建议,还需要在施工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使其更具工程的指导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岩,钱新,李旸等.北京地铁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技术难点及施工对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8):97-101.

[2]陈伟.某地铁盾构始发段试掘进技术及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3,(7):81-82.

[3]魏辉.浅谈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4):84.

猜你喜欢
管片盾构工序
国产“钻地龙”的逆袭
修铁链
关于盾构增设吊出井与盾构弃壳接收方案设计
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扩径盾构掘进管片拼装质量控制技术
盾构隧道管片破损及缺陷治理方法研究
减少无效工序提高作业效能的认识与方法
电缆行业成本核算中原材料损耗算法分析
盾构纠偏的线路设计研究
浅谈管片碎裂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