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10-21 17:00刘艳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必要性初中历史

刘艳玲

[摘 要]历史课堂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明确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努力从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培养 ;必要性;方法

历史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所谓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史,教育学生以历史为经验,在历史中学会一些道理。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这一阶段学生对这门课是否感兴趣影响着学生能否在以后学好历史,所以教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时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有可能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成绩,而且这个时候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整个学生生涯中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探究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兴趣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题中之义。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得越是全面和彻底,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可谓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因为学习兴趣对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是我们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题中之义。

2.兴趣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有较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掌握的学习方法往往也是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愿意投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历史这门学科。初中历史本不是一门学习难度很高的学科,但是之所以有学生总是感觉历史知识太多太杂、学起来非常吃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科学或者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所以,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历史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多的学习兴趣。

3.兴趣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有人说,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尽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在人数上远远超过教师。所以,能否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疑问,学生在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较大的兴趣的时候,总是可以更加默契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和配合。简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

4.兴趣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举措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求学生涯中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阶段,压力过大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从体谅学生的角度来讲,减轻学生的压力是教师的一项职责。减轻压力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指导学生一些乐观面对压力的方式等等。但是,最佳的减压途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就会进入一种快乐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因为乐趣自动屏蔽掉一些压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呢?

1.转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总是拿着课本念或是让大家边看书边为大家讲历史知识,这样的课堂是教师自己在讲,而学生不喜欢这样单调而且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师要营造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将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初中生还处于喜欢听故事的阶段,而且历史原本就是将以前的故事编成的书,让学生在以前的故事中领悟道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将要讲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说给学生听,学生就会抱着听故事的心理去认真听课,在学生听完故事后再告诉学生这节课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的地方,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而且学生会带着对故事的兴趣对历史这门课感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就把知识记得很清楚。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例如在讲述“禁烟运动”一目时,可选用电影《林则徐》中的相关画面: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白银大量外流,银荒日重;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查禁鸦片和虎门硝烟等。这样通过再现历史,使学生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3.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精心设计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课堂提问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设计难度适应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具体来讲,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恰当提问时机。恰当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置提问,及时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一个展示。其次,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也可以分层次来进行提问。再次,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错误答案在纠正的同时应本着多表扬多鼓励的原则,尽量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正面的肯定或否定。

4.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三、结语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灯塔。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的责任。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2]杨亚琴.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当代教育,2015(3),56-56.

[3]王冬.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3),46-46.

[4]李建梓.浅析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5.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必要性初中历史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