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5-10-21 17:00孟春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问题

孟春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问题;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这样简单,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以史为鉴,坚定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通过历史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了祖国光辉的古代和挨打落后的近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精神动力,促使他们自觉投身国家建设。因此,学好历史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如何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对大多数学科而言,如果学生能在每节课堂上都做到基础知识巩固、能力提高,从通过高考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事实上目前很大层面上的高中学科教学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层次。但是这样来理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狭隘的、片面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纯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科,它还承载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任。历史学科的根本价值就是“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就是“人”,就是“生命”!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与使命,理应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

因此,高中历史教育不排斥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和形成,但它承载了更多的责任: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化品格。这些才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才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二、高中历史面临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未优化教学过程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墨守成规,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的利用,而且教学模式没有更新以及改进,依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成效以及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一提到“历史”脸上就出现“囿”这个字,问起问什么?很多同学都会说历史课枯燥无味,并且很多内容记不住。

2.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目前在很多高中历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课堂教学的45分钟才是教学,而对高中历史立体化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认识以及研究不够,认识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整合力度不够,课外教学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发展,造成历史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提高。

3.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课堂不够和谐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研究不够,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产生心理互动以及感情共鸣,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学生对教学内容感悟的不够深入,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且教师也从而造成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记忆力不强,从而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到的提高。

三、如何改变现状,提高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实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细化,具体化,既有指导教学的实践的导向功能,又是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历史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能否体现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败。只有充分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当教学目标发生深刻、实质的变化,才能在充满确定和不确定性的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满足不同学生的的个性需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经验、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参与者.而积极地参与与消极地参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在历史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而这些创造性的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條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众多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交谈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4.改革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能一张考卷定成绩,不应以分数作为惟一的指数,更不应利用分数排队,给学生施加压力。在评价学生的学时,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把学生参与历史学习过程的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

5.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历史教师就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结合的能力,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服务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通过学习和提高,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其教学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历史信息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这是历史老师帮助和知道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老师顺利进入历史新课程的重要条件。

四、结语

有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是学生心智培养、感情升华、品格形成的课堂。还应是老师尽情展示自我的课堂!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去实践,关注学生作为 “人”的全面成长,尊重并敬畏生命的发展,历史教学的魅力才会得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会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德余.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 中学教学参考, 2013,第18期.

[2]夏栋梁. 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探究. 文理导航旬刊, 2010, 第10期,39-39.

[3]张海强.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科技创新导报. 2015.

[4]唐杨宝.浅议如何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东方教育. 201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有效性问题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