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015-10-21 17:00朱占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意义方法

朱占军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初中学生来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關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意义;方法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育。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的优势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其德育功能的特点,抓住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功能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中学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1.言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身教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教师的示范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想与地位解放,重视学生的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合国内重大的时事和一些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3.运用生动的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运用通俗的语言来授课政治教学,尽量贴近时代社会的现状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准备和处理教材内容,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造,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我们始终要铭记,讲台下面对的是一些知识不足、形象思维主导而抽象思维能力略差的初中生。如果政治教学只是单纯地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讲解,必然导致学生索然无味、困顿不解的局面。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们需要以理论为导向,以实际为基础,借助现实生活中形象生动的典故、故事、新闻时事、模仿英雄事迹,甚至教师个人的人生体验,逐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活泼的事例故事里,初中生更易于认识社会,有效吸收知识,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德育标准。

4.通过课外实践延伸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效果要在课外得到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同样要融合德育教育。所以,我们要一边通过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落实实践环节,在生活实践中教育和锻炼学生,才能教会他们融入社会、直面挑战与规划人生的真本事,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品德水准。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而言,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撰写政治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推动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实际分析来锻炼和培养初中生的问题解析和社会观察能力,为提高其道德素养打下基础。尤其是在乡镇中学,引导学生走访调查,挖掘乡土风俗和民族风情,既能加深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出热爱乡土、思忧奋进等宝贵品质。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注重情理法并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渗透措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自身为榜样,积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典范。

参考文献:

[1]周丽.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2012(10):59.

[2]刘妍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7):51.

[3]程新忠.谈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3(7):82-83.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意义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