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

2015-10-21 17:00铁生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语文观教学

铁生梅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实践在不断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础。然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状,令人担忧,引人思考。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如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语文科承担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现状;教学;大语文观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技术大量涌入中国,人们开始认识到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于是乎在华夏大地上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文没前途,学文甚至找不到工作,理科成为香饽饽,有全国十亿人,九亿学理科的夸张说法。直到今天,人们重视理科的热度并未消减,大有加温之势。现代家庭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喊声此起彼伏,成为千百万父母和家庭的共同心声。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明星班,希望之星班如雨后春笋,关于补习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充满了大街小巷。按理说,社会气氛如此浓烈,家庭如此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应该较以前强许多倍。可现实情况却是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明显。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下降了,据说音乐本科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竟然说不出国歌的名称和词曲作者,然后评委让其写一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位高材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刚写了三点水,就呆在原地不会写了。笔者曾经带过多年高中语文,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闹的笑话也很多。一位刚上高一的学生在第一次作文中写道:“昨天乱了一夜的大风。”把“刮”寫成了“乱”。还有一位女生在背诵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将其中一句“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背成了“有羞耻的打着朵儿的”、有一个笑话说一学生给老师写假条如下:×老帅:我妈下牛生孙子,不能倒校上课…”中期考试让填名言名句。一考生填的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家了”,初嫁写成出家,与史实不符,更别谈意境了。目前学生作文逻辑混乱,错字别字满篇,一篇文章逗号一用到底,句末才用一个句号。有的干脆没有标点,我常感叹教语文难,改作文更是难于上青天!

这一切都是人们片面追求高分,便于就业造成的。在一般人的眼里语文是最简单的,只要些许认几个字,最多会查字典就行。语文随便什么人都能代,满大街随便拉一个人都行,语文教师也是低人一等,每每有人问我代什么课,答曰语文,人家会不屑一顾地说语文简单。现在初高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将分数不易提高的语文课边缘化,肆意弱化语文教学,笔者调查过许多学校,大部分将语文课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而潜规则就是越到下午的课就是越不被重视的二类课甚至三类课。所有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水平下降,进而导致了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这两种最重要的能力的下降,错字别字就成为常态,最简单最常用的应用文不会写。理解的偏差,认识的不到位等,直接导致了青少年整体素质的下降。

那么造成青少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是舆论导向和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一方面从自然科技力量方面看到了理科工科带来的直接而巨大的变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数理化生等是直接推手,所以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以及个人都大力推崇理科和外语,过度重视理化生和英语必然会淡化语文基础地位。另一方面,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可小觑,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和实用的时代,既然理科可能带来实际利益,人们怎会轻易放弃?而语文难,从高考成绩来看,确实不易提高,高考指挥棒决定了语文的尴尬局面。其二,社会对人文科学的制度性歧视。这是造成“重理轻文”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当前的一些制度,已经并还在自觉不自觉地为“重理轻文”大开绿灯。例如“文科毕业生找工作难”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三,语文本身特点与我国高考制度的不一致,让人们对语文失去了耐心。作为一种交流表达工具,汉语实在是难,光语法一项就足以让浮躁的人们望而却步,产生畏惧心理,,加上语文涉及面极广,需要长时间积累和沉淀,想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成绩谈何容易。因此,既然语文出力又不能取得较高成绩,谁会再重视它呢?反正学也是几十分不学也可能是几十分,这样久而久之,语文就成为鸡肋甚至是烫手山芋,其被边缘化不被重视就成为客观可能。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随着对语文的漠视,另外一个可怕的事实现在摆在人们面前: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普遍下降,高考成绩也不如预期好,甚至造成许多高分低能儿,语文是基础,记得一位名校长说过:语文是理科的基础,理科是工科的基础。苏步青教授关于复旦新生第一堂考语文的警示犹在耳畔。当然,我也绝对不否认理科热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体现的巨大作用。它造就了大量理工科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拉近了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距离。

不论从何种角度说,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人学习外语是够尽心的,为什么就不能在学习自己的母语中多费点心呢?语文课既是工具课,又是人文课,哪个中国人少得了它呢?加强语文学习是天经地义的!

我也呼吁: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教师以更宽松的语文教学环境,学校领导给语文教师更自由的教学空间,请不要以一张试卷、一次高考成绩来评估语文教学。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师加强阅读,增加学识,增强修养,在快乐中教书,在教书中快乐。

好在现在有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淡化语文基础地位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在不遗余力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愿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语文所处的危险地步,重振语文教学大业,从民族整体素质角度考虑问题,推动语文改革。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树立“大语文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