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0-21 17:00彭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经营者旅游

彭洋

一、现状分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常住人口347.2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又以苗族侗族人口居多。区域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民族风情浓郁,被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等殊荣。被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扑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当地的乡村旅游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 当地人称为 “农家乐”。目前, 黔东南州 “农家乐”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各县市均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与其他省市及地区的相比,黔东南的乡村旅游还处在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暴露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辖区内多数县市没有进行系统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各县市的乡村旅游点, 由于规划不科学,加上地域分布较零散,内容形式相似,难以“串联”成具有深度价值的旅游线路。

2.内容单一,品牌影响力不高

目前,谈到“农家乐”,当地百姓的反应就是“换一个地方吃饭娱乐”。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这种设计同质、千篇一律的以棋牌麻将、露天烧烤、“长桌宴”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农家乐”的经济效益日益降低。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多数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忽视了地方特色、服务质量和整体氛围。凭借自身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因为市场竞争的压力,经营者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合作,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恶意的低价竞争,使当地的乡村旅游难以形成规模。

4.配套设施不健全

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要素,涉及范围较广。当前,多数县市乡村旅游项目的配套设施不齐全,景区设施不够完善,购物商店、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数量不足,餐饮卫生条件不高,住宿内部摆设简陋,难以争取“回头客”。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结合当地资源,分析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科学规划,形成区域效应,提升自身品牌形象,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保障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利益,从而改变过去的盲目效仿和无序开发,实现将资源环境、经济收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这里指的规划涉及两个层面,即政府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者。政府方面在应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兼顾乡村旅游与区域经济,避免乡村旅游开发的盲目性。旅游项目开发经营者,要仔细分析开发项目的客源市场、可进入性、旅游吸引物、环境承载力和未来远景等因素,明确发展目标、项目规模和特色,做实规划和论证,避免开发的重复性。

2.突出民族特色,丰富产品内涵

旅游产品内容单一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内涵不足、参与性不高。因此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除了满足游客观光的基本需求,还应适当增加休闲娱乐、大众参与、趣味知识、当地美食、特色物产等项目,突出旅游产品的趣味性、文化性、参与性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开发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例如针对年青消费群体,结合当地卡斯特地貌及乡村环境,推出“探险游”、“健身游”等产品。针对老年消费群体,开发“美食疗养游”、“温泉养身游”等产品。二是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结合本地苗侗民族特色,突出民族风俗文化,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例如依托苗族刺绣和侗族大歌,推出游客参与的体验和教学项目。三是丰富产品组合。挖掘本地人文、民俗、历史内涵,体现“真味”、“原味”,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和风俗风情特色,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品牌,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同时,在产品开发上,还应注意避免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

3.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

当前,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采取的是“个体经营”模式,经营者通过对农舍的升级改造,增加相关附属项目,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点。在乡村旅游的初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这种模式难以形成规模。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企业+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即旅游企业牵头,村寨及农户参与,针对目标客户群开发相应旅游项目。在经营和管理上企业提供指导意见,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即政府部门负责整体的旅游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农户负责具体的接待。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地区,这一模式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政府出臺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对投资乡村旅游的企业资金扶持,用政策吸引企业注资。同时,鼓励农户以房屋、宅基地、山林等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应加强目的地公共设施与食宿条件的建设,突出少数民族特色,提高卫生标准,努力使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都做到应有尽有,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扩大客源。让游客在“品美食、学农活、住农舍”中,体验当地民族风俗,感受旅游乐趣。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

乡村旅游的投诉案件中,因强行拉客、兜售价高劣质产品、言语冲突等而引发的比例很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经营者、从业者及当地村民的教育和宣传。首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文明礼仪、民俗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提高村民在参与当地旅游活动中的整体素质。其次专题讲座、视频教学、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接待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以管理促提升,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经营者旅游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我们一起“云旅游”
《经营者》征稿启事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计算营业额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