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5-10-21 17:29常婧超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阶级共产主义

常婧超

[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著名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的发展理论。这启示我们在中国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必须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清醒认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共产主义;按劳分配;阶级

《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哥批》)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研究《哥批》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定要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1875年,在哥达准备召开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合并代表大会,并提出了纲领草案,草案中充满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马克思得知纲领草案后立即给威·白拉克写信对纲领草案进行批驳,同时还寄出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一文,并评价说这个纲领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但是当年5月,在哥达召开两派合并代表大会时并没有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意见,只是在文字上略加修改,便通过了纲领草案。不过,尽管纲领中存在严重错误,由于工人群众从正面领会纲领的内容,并对它作了共产主义的解释,因而纲领未给以后的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

一个多世纪以来,《哥批》的基本思想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哥批》第一章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划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相关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理论源泉。

一、《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第一章对纲领草案中“劳动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要求集体调节总劳动并公平分配劳动所得”一段的批判和第四章谈民主部分。在文中,他清晰地阐述了同一进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这种区分从时间的接续和关联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涉及描述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笔墨虽少,但这个简短的过渡描述在马克思理论著作中却意义非凡,展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高级的形态阶段上......”此处说的“高级的新形态”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指的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1875年的《哥判》中,马克思提出了成熟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以后的社会形态,因此他认为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带着一定的资本主义的痕迹,而为了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的痕迹和创造一切条件才能过渡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在文中,马克思是从阐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分配原则的方面解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特征的。他认为,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在社会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只能按照每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进行,这种按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来计量的平等“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写到:“......在这里平等权利按照原则任然是资产阶级权利,虽然原则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相互矛盾......”。在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在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也就仍然存在差别和事实上的不平等。“但是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按劳分配”并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时,“按劳分配”才会被“按需分配”所代替。那时,在劳动收入方面的差别才会消失从而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个时候就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二、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大政方针。参考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发展阶段的预见和分析,对解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时出现的新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其一,在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实践的发展规律。历史证明,不论是思想理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发展,一定不能只靠空想,要理论联系实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发展理论也是建立在工人革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改造人与世界的过程中,其中不合理的状态只能通过實践来一步步发展来消除, 因此,全面认识社会发展进程必须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把握实践的发展规律。

其二,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主义‘最后的胜利依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迂回曲折的道路,暂时的和局部的误入迷途,将会比以前多了,但是我们决不会因此丧失勇气。”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一个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我国在建设过程中,要正视这种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其三,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在《哥批》中描述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不尽相同,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与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好的发展生产力才能走向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克服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冒进思想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急于求成,坚持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脚踏实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使得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法]伊莎贝尔·加罗著.《哥达纲领批判》关于社会主义的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

猜你喜欢
阶级共产主义
诗歌集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马克思的个人、阶级和人类关系探析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现代性的身体话语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