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

2015-10-21 17:25张海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低碳小城镇规划

张海峰

【摘要】当前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如气候变化等非常严峻的挑战,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等威胁,转变传统的重建设、轻保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小城镇低碳规划理念概述讲述,分析了低碳理念视角下小城镇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低碳型小城镇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 低碳 建设 规划

“低碳”,意指较少或者更少的排放温室气体,是当今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倡导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低碳模式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新思路,是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交通拥挤、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新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低碳交通作为低碳城市内涵中實现低碳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城镇低碳规划理念概述

1、低碳规划理念

当前我国小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如气候变化等非常严峻的挑战,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等威胁,转变传统的重建设、轻保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低碳经济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技术经济特性看,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规划的空间一旦形成,就会在想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得该种状态无法轻易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城市功能组织、交通结构、产业布局将导致市场和政策对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推广形成阻碍。因此,研究符合低碳经济的小城镇规划的方法,从规划层面科学引导土地资源、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低糖经济的必要条件。

2、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众多的小城镇已发展成为当地商品集散和人口集中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小城镇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和水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低碳理念占据战略位置的今天,我国的城镇就爱你设必须具有合理性和有序性,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城镇规划来为城镇发展的方向、方法提供指引。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1978年,我国的小城镇只有2173个,到了2001年全国小城镇数量已经突破20000个,预计到2020年可能达到2.9万个。从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以每年1.24各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8%--61%。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增加,而且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远远大于其他地区的小城镇。

随着小城镇的加快发展,小城镇开始成为集聚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而乡镇企业的加入,也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不仅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还吸纳了大量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城市经济中心扩散到农村架起了桥梁,避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

二、低碳理念视角下小城镇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流失严重,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随着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面积的耕地、林地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导致土地资源流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导致碳排放增加。

由于我国小城镇发展缺乏科学、适用的小城镇规划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指导,往往出现为了追求图画效果而不顾实际土地利用效率和用地性质混乱的现象,政府一贯保持只是给土地、给优惠政策的态度,然而这种违背了经济规律和规划原则,结果是欲速不达,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达不到共享,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都导致了小城镇建设松散而无序、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不经济,阻碍低碳城市的发展。

2、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能源消耗大

小城镇多为传统产业,其主要特征是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大、利用率低、废弃物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随意地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较大。相对于大城市,小城镇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变企业的结构,政府对以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为主的企业,监督节能减排的力度不够,致使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规划落不到实处。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会消耗大量能源。

3.小城镇的建设质量水平不高,许多小城镇建设都是盲目跟风,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兴建大街大道,大广场,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碳排放增加。一些乡镇企业因工厂选址不合理,或位于城镇上风向,或位于城镇饮水源旁而无“三废”治理措施,污染了小城镇环境,同时也危害居民健康。很多企业领导往往为了一些局部和短期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上一些工艺、设备、技术落后且污染环境严重的项目,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遭到破坏,植物受到威胁,破坏了生物链,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也使碳排放量增加。

4.严重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小城镇的消费观念正在向大城市看齐,现在家电、汽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家用必备品,但是再追求生活便利的同时却浪费了很多能源。使用过多的用地铲平,增加电力的消耗,电虽然表面是清洁能源,但是再设施建造和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碳;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带给人们方便之余,却会增加碳排放。许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如不加以引导,会加快碳排放速度,加强人们的低碳意识,对节能减排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低碳型小城镇的对策

1.加快小城镇建设,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土地是“立城之本”,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增加碳的排放,制约城镇化发展,因此加快低碳城镇发展,必须走集约型发展道路,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倡导和鼓励各类少占地、效率高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各类用地的比例均衡,在需要集中建设的部分增加土地功能的混合度,走集约型城镇道路。其次,对于小城镇的工业布局,要进行统一规划,对相同产业的企业可以进行集中布局,使之土地利用最大化,不会出现多占用耕地、林地的现象。在引进的外资企业之前,不要盲目引进,要考虑小陈镇原有的产业布局是否与之冲突,走集约型工业道路。第三,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应借助政府的扶持,加快迁村并点的步伐,不仅能节约土地,也能有效的降低碳排放,走集约型农村道路。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链

优化产业结构,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污染“零排放”。实现产业多元化,加大对低碳型新兴产业的培育建设,小城镇要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能、太阳能、绿色物流、城市垃圾发电等产业。

小城镇是城市农村的桥梁,也就是工业与农业的桥梁,协调好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要以低碳化为目标,采用协同合作、互相补充的发展模式,将产业发展与区域环境整治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低碳的产业链。

3.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改善环境状况

要实现低碳城市,一方面是将低碳的排放,这需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行业、企业加大监督力度,减少工业废物、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采用新型技术,对废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就是增加碳的吸收,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在城镇中多种植能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植物,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立绿化隔离带,改善城镇环境。

4.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加强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视,共同营造一個低碳生活环境。其次,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市民的自觉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模式,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结束语:

通过从低碳视角对小城镇发展的探索,更体现出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对小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这不仅仅是响应低碳的口号,更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低碳城市的设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小城镇建设 2012(2)

[2]范冬英 小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

[3]秦宇楠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初探[J] 低温建筑技术 2011(33)

猜你喜欢
低碳小城镇规划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