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镇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2015-10-21 17:25周文芳王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

周文芳 王馨

摘要:本文是基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现状,对宁强县青木川镇进行空间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旨在寻求青木川镇合理的发展方向,最优的产业结构,以期将青木川建成以传统农业为主文化旅游为辅,生态农业和食品加工协调发展(即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统一)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

关键词:青木川镇,空间发展规划,空间结构,经济分区

1.青木川镇概况

青木川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镇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枕陇襟蜀, 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距县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沟。古镇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青木川镇发展现状分析

2.1青木川镇自然条件分析

青木川镇气候适宜、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非常重要的科考价值。这些资源是青木川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应该在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好各种稀缺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能更好地长期服务于青木川镇的村民和游客。

2.2青木川镇人文条件分析

青木川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草莽文化”、“匪帮文化”对青木川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青木川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其独特的南北文化相容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青木川古镇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当地居民建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位于凤凰山和龙池山之间比较开阔的平坝上,金溪河从中而过将其分为两部分,新旧两街隔河相互呼应,形成“两山夹一川,一水分两街”的空间布局模式。

2.3青木川镇经济条件分析

青木川镇主要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然而其产业结构单一,旅游形式单调、缺乏特色,导致青木川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针对这种现状,应该调整二、三产业比例,大力挖掘本地各种资源,在以传统农业为主、旅游业为辅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最终达到以传统农业为主、观光农业和旅游业为辅,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

2.4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木川整个镇域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青木川古镇来带动。目前,青木川古镇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①.没有文化亮点,自然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没有完全整合;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③.新、旧建筑不协调。

本次在规划中将充分挖掘古镇发展的文化底蕴,促进多元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将田园风光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观光旅游。也可以开发各种相关文化旅游纪念品,以此来拉动游客消费,扩大对青木川镇的宣传。

青木川镇农业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模式,但由于相邻各村农产品结构单一、种植面积小,未形成片区发展规模和地方特色,针对这一现状,在本次规划中,将对相邻各村划分片区,使其发展形成规模,各区独具特色。

3.青木川鎮空间发展规划

3.1青木川空间开发战略

青木川镇位于三省交界,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同时由于其地处大山深处,交通极其不便。本次规划将青木川镇定位为: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旅游业发达的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潜质的“全国知名旅游观光古镇”。

经济发展战略在空间上有序地落实就是空间开发战略。根据青木川镇域现状,将青木川整个镇域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分别是: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各经济分区设有中心村,通过各中心村的发展来带动各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心村在各分区内相当于一个“增长极”,这个“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区产生影响。区与区之间还将通过中心村建成便捷的乡道交通体系网以带动各经济区发展。

3.2青木川镇经济分区规划

为了促进青木川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各产业协调发展,针对青木川镇经济发展现状,本次在规划中将青木川镇域划分为四个经济发展区,分别是: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木川镇的西北方向。规划中不再对其范围作任何改动,只在保护区内设立以服务管理为主的中心村马家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动、植物为主,科考研究为辅。

文化旅游发展区:文化旅游发展区位于青木川镇的西南部,是青木川古镇所在地,也是镇镇府所在地。区内共有45个村,其中4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文化旅游发展区以青木川古镇为依托,以旅游服务村——青木川村为核心,带动其他各村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如制作羌绣、羌服,制作手工艺文化纪念品等。

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位于整个镇域的中心。全区共有27个村,其中3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生态农业发展区区内各村都有不同的种植业,生态农业呈现出多元化。规划中,主要以地处108国道边交通相当便利的玉泉坝村为中心,大力发展各村的生态农业,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农业,以吸引古镇里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参观。

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位于整个镇域的东北方向,西以广坪河为界,是镇域内主要的食品加工基地。考虑到这里紧邻宁强县城和汉中市,而且西边就是广坪河,有着充足的水源和区位交通优势,故将这里规划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

3.3青木川镇空间发展规划

空间发展方向研究:青木川镇唯一的一条国家级道路就是108国道,这对于靠旅游发展的古镇来说十分重要,而且沿着108国道西去可以到达九寨沟景区,东去可以直接抵达汉中市乃至西安市,交通相当便利。因此,在空间上,108国道的走向将会是青木川镇的一个空间发展方向。具有科考和保护价值的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和具有休闲游乐功能的文化旅游区将在南北方向上形成青木川镇的一个空间发展方向。对于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为了打通南北向的销路,将考虑把经过蒿地坝村的南北向交通作为镇域内的又一条发展轴线。

空间结构规划:青木川镇经过空间发展规划,形成了以“中心起步,轴带拓展,分区引导”为策略的发展战略,构建出了“四心、三轴、一廊、四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四心:一个主中心(青木川村),三个副中心(马家山、玉泉坝村、蒿地坝村)。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核心——马家山;文化旅游发展区核心——青木川村;生态农业发展区核心——玉泉坝村;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核心——蒿地坝村。

三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产业发展轴。

一廊:横向生态绿廊

四片区:按功能差异分为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发 展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区。

3.4青木川镇未来发展展望

论文通过对青木川镇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研究其空间发展方向、规划其空间结构以及对古镇进行概念规划,旨在寻求青木川镇合理的发展方向,最佳的产业结构,最终达到将青木川建成以传统农业为主文化旅游为辅,生态农业和食品加工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

参考文献:

[1] 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5

[2] 王雨村,杨新海.小城镇总体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

[3] 潘斌.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以云南动仑旅游小城镇规划为例[D].同济大学,2008

[4] 闫杰,王军.陕西古镇青木川[J].2007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2007:502—505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分析
基于空间结构视角:丝绸之路旅游节事活动网络化发展模式构建
有关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探讨
长沙城市物流空间结构复杂性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
浅谈建筑空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