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与应对

2015-10-21 17:29兰嫒沈针唐丰洁林福明郭峰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应对

兰嫒 沈针 唐丰洁 林福明 郭峰

[摘要]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但是新媒体迅速兴起的环境正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及危害,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应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边缘化;大学生;应对

1、前言

意识形态是当今社会纷繁多样的精神现象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折射着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识形态是维系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1]而当下是新媒体迅速兴起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如何巩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课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不仅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事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2、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及危害

2.1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网络社会诞生以前,国家能够对媒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一元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多样,社会分层增多,利益关系复杂化,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加注重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在以往的传统媒体下,党和国家能够对媒体进行有效地监管,传统媒体传播范围的有限性限制了各种思想意识作用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的出现转变了这一局面,网络的出现使媒体真正成为大众媒体,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进入网络的门槛低,只要有一定的网络终端设备人们就可以自由进入网络世界。这就为各种边缘力量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在网络上传播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在网上各抒己见,各种思潮在网上相互并存、相互激荡,网络在为为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着网络环境的健康,更加危害著青年学生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不利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会对青年学生群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伴随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网络传播的由化,这种凝聚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2]。综上所述,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对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2.2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和主动进攻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最大威胁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新阵地。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文化传播的绝对优势,极力宣扬其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输入我国,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覆盖和文化渗透。企图利用文化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甚至是利用经济政治手段达到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众所周知,由于网络文化的传播导向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国际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中文网页约为12%,这就使网络文化交流失去了平等性和交互性,变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滋生了网络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3]。实质上,西方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际舆论,另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我国倾销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影响我国的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一代的国民意识,使他们在不自觉中认同、接受西方国家“自由”、“平等”的生活理念,这将不利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应对意识形态边缘化风险的具体措施

3.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途径,提升党团活动的水平;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强化优秀社团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服务作用;要鼓励大学生深入敬老院、孤儿院、救助站、打工子弟学校等单位,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爱心助残、助孤、助老和支教扫盲、科技兴农、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公益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理念。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还能够向社会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4]。

3.2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自律精神,在网络的世界里放纵自己的行为,更有甚者为了个人利益故意制造谣言损害他人。知识分子作为思想文化修养比较高的群体,应该对自己有更多的自律,为全社会的网络活动做出表率,在网络活动中自觉遵循七条底线: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不能为了泄私愤而造谣中伤他人,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矛盾随便暴露在网上,不能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信息传递。要坚守底线,“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不随便传播恶意信息,正确分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源,不被谣言混淆视听。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J].共产党员月刊,2012,12期(12):4-28.

[2]申林.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3期(03):1-2.

[3]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63.

[4]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兰嫒(1991—),女,畲族,江西省赣州市人,助教,理学硕士,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应对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