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栽培技术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2015-10-21 17:00蒲庆森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问题

蒲庆森

[摘 要]吉林省具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理优势,而且属于典型温带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夏季高温多雨,为粮食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玉米。本文针对吉林省玉米栽培技术问题及其对策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问题;对策措施

一、玉米栽培技术的问题分析

1.品种抗性较差

品种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品种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产量的高低,玉米也不例外。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光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中,每天日照应短于11h,种子出芽适宜温度稳定在20~28℃,只有在气候条件优越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达到预定目标,反之,气候条件越恶劣,玉米产量越低。

2.土壤肥力、pH值问题

玉米生长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是从土壤中吸取的。因此,土壤的结构、施肥量的高低、施肥时期直接关系到玉米的良好生长及产量。其中,施肥量的高低和施肥时期对玉米栽培更为重要,但许多生产者对这点认识并不充分,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多按照以往习惯施肥,导致施肥缺乏科学、合理性,影响了玉米肥料吸收效果,如单一的使用氮肥,会造成土壤中氮含量超标,养分不均衡,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引起烧苗现象。另外,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盐碱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玉米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5~8。

3.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栽培期间,玉米种植密度的不合理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其他粮食作物,玉米的叶片较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因此,所需的空间较难掌握,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来确定种植密度,造成种植密度不合理,引起玉米产量的降低。

二、米栽培技术的对策措施研究

1.整地与选种

如果在秋翻后没有及时整地,需要尽早进行整地工作,当土壤化冻层达到10—15cm时就可以开始进行耙压整地,在整地时要尽量做到顶浆打垅,而且要与镇压同步进行以待播种,在整地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深施底肥。要想保证玉米的高产,种子的质量很重要,根据吉林省的日照条件、无霜期、活动积温以有降水量等自身特点,选择半耐密型和耐密型玉米种子较为适宜,根据吉林省有效积温的特点,大部分地区要选择以中晚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搭配种植为宜,东部山区、半山区可以选择以早熟品种为主,中熟品种搭配种植。

种子在播种前还需要进行处理,在播种前的7到8天,要在晴天对种子进行翻晒,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为了增强种子的抗虫害能力,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针对某些地区土壤缺锌的情况,还可以用硫酸锌进行拌种。

2.播种

当种植区土壤5cm处的温度达到6-8摄氏度且保持稳定时,且土壤耕层含水保持在20%左右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开犁播种。最佳播种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多雨年可推迟5-7天,干旱年可推迟3-5天。

吉林省普遍存在种植密度低的现象,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合理的密植来作为增加玉米的产量的主要措施。玉米的种植密度受土壤的水分条件、玉米品种的耐密性能以及肥力与施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精密播种技术,这样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节省种子用量,对于不同的品种要以建议的种植密度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播种后还需要进行镇压处理,要做到随播随镇压,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镇压处理。如:当土壤含水量在22—24%之间时,其镇压强度应该保证在300—400g/cm?范围内;当土壤含水量不足18%时,其镇压强度要保证在600—800g/cm?范围内。

3.田间管理

在播种后还要加强对玉米秧苗的田间管理,要保证及时地做好查苗、间苗、铲趟工作。在播种后,需要每隔5天进行一次查种、查芽管理,如果发现有坏种或坏芽要进行及时的催芽、坐水补种处理。幼苗在3叶时要进行间苗管理,在4叶—5叶时要进行定苗处理,要坚持保留壮苗、大苗、齐苗的原则,不要求等距,可多留一成苗,以保證定苗数量。当幼苗长到2叶—3叶时,除免耕地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铲前深趟一犁,深度要保证在20—25cm之间,要坚持铲、趟结合的原则,在雨季前还需要拿大垄。

4.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抗寒、增温、保墒、耐旱的作用,还能够实现增产和早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后,阳光穿透地膜进入土壤,可以为膜内土壤积累热量,由于地膜具有不透气性,使土壤内的热量不会随地面空气的流动而消散,在夜间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能够有效地保证土壤的温度。由于地膜具有切断土壤水分与外界大气的直接交换,这就形成了抻墒效应,膜内水分蒸发在膜内壁结成水珠后又可以重新渗透到土壤之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玉米的抗旱能力。另外,在采用地膜后,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具有加快土壤养分供应和转化和作用。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早收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选择比露地玉米栽培品种生育期长10—15天的品种,进而实现高产的目的。

5.病虫害的防治

如果在6叶其发现花白苗病株,需要及时地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处理。如果在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间发现较多的粘虫,其数量甚至达到平均每株一头时,需要采用有效的应措施,将其消灭在三龄之前。对于玉米螟可采用物理应对措施,通过释放赤眼锋来消灭孵化前的螟虫,还可以采用设置高压汞灯的方法来诱杀成虫。

6.早熟与收获

当雄穗抽出长度达到1/3时,要通过去雄处理促进玉米的早熟,可以每隔1—2行去一行雄穗,同时要注意严防带顶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将下层老叶片打掉。在玉米灌浆到乳熟期需要对无效小穗进行掰除处理,但不能操作叶片。当玉米叶色变白,有黑层出现时,籽粒乳线消失就标志着玉米的成熟,切忌收获过早,而且要及时对收获的玉米进行扒皮、晾晒处理。

参考文献:

[1]秦雷波,李锦玲.玉米技术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04.

[2]胡青峰.论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7):133.

[3]高丽荣.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浅探[J].吉林农业,2014(11):40.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问题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