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2015-10-21 17:17安慧丛虎健王孝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

安慧 丛虎健 王孝铎

【摘要】本文以威海市区工业园区为例,立足于对现状问题的深度调研,力求发现问题,科学地提出市区工业园生活配套设施规划标准以及实施建议,以改善投资软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职工在园区内能够安居乐业,打造富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园区。

【关键词】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产居融合

一、前言

1、项目背景

工业园承载着引导产业发展的重任,是实现工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完善园区综合配套、改善其生产生活环境,对于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产业工人创造一个"引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有干劲"的外部环境,我们以威海市区工业园区为例,基于"将每个工业企业7%的配套设施用地复合集中"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市区工业园生活配套设施规划标准及实施建议。

2、项目概况

至2011年底,威海市区工业用地面积约54.0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189万平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9家。从业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约16.6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61%。工业园区的产业门类涵盖了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机械钢铁、船舶海洋工程、渔具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二、问题剖析

1.重产值、轻服务,造成供需失衡。以往市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偏重于土地、资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忽视了配套设施建设,造成各项配套设施供需失衡,给园区内企业及职工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职工住房问题没有解决,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重扩张、轻集约,造成设施分散。首先,工业厂区集聚程度低,不仅浪费土地,而且分散了从业人口,给配套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度。其次,现阶段工业园普遍实行"谁建设、谁配套"的建设模式,设施的规模和类型等依据各企业自身需求和意愿而定。而受资源条件限制,除大型企业外,多数企业配套设施建设能力较弱,按照现有的建设模式,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分散布局于各大企业内部,无法做到设施共享,也不便于进行社会化、一体化管理。

3.重分区、轻复合,造成产住分离。在总体规划层面,居住用地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分散于城市外围,产居用地关联度低,导致了组团之间联系交通压力较大,"钟摆"交通现象明显。在控制性规划层面,只有《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中对工业项目的厂前区(含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比例给出了规定(上限不得超过7%),缺乏其他明确的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使得配套设施用地短缺,配套设施内容、规模及类型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三、规划应对

(一)"产居融合"理念

"产居融合"理念是指以满足工业园内职工生产、生活需要为前提,统筹考虑产业与生活配套设施的空间、用地和功能布局,实现共生共融、互动发展。

(二)指标体系构架

1.层级化"产居单元"

(1)划分依据。"产居单元"的划分主要考虑人口密度、产业类型两大要素,同时兼顾建设现状和道路隔离,以集中相互关联的工业,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同时科学预测单元人口和设施规模,提高单元可操作性。

(2)规模控制。根据交通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规模,将"产居单元"分为园区级和邻里级。园区级"产居单元",即以职工步行方式为主进行测算,根据可接受的出行时间,产居单元规模宜为2-4平方公里。邻里级"产居单元",即根据国内外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大于800-1000m)来测算,产居单元规模宜为0.8-2平方公里。

2、配套设施规模及类型

(1)规模建议。我们选取我国不同类型工业园为案例,研究其生活配套功能用地在工业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如东莞松山湖北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曹妃甸滦县临港工业园、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成都天府软件园等,结合案例及不同类型工业用地的人口密度,确定生活配套功能用地在园区工业用地中的比例大致为3%-8%。建议在威海市区工业园中集中建设的"青年中心"和"便利中心",在产居单元中所占的用地比例基本等同于生活配套功能用地在园区工业用地中所占3%-8%的比例;每园区级产居单元中"青年中心"与"便利中心"的规模分别为6-28公顷、1-3公顷。

(三)规划布局

规划依据道路隔离和规模控制原则,同时注重强化各单元内的主导产业,对各个工业区进行了产居單元划分,共细分了22个园区级"产居单元"(见图1)。

图 1 青年中心、邻里中心位置图

四、实施建议

(一)用地控制--规划引导与弹性控制相结合

"青年中心"及"便利中心"的用地性质应与其建设模式相挂钩,弹性确定。当以企业为投资主体时,为降低创业成本,两中心的用地性质可以是工业用地;当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时,用地可采用划拨形式,由政府统一建设、管理,可将其划拨为商住用地。

考虑到远期发展的不确定性,"青年中心"及"便利中心"的规模尽量取上限值,预留充足的公共空间,分类配套设施的规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节。今后新审批的产居单元内的工业项目,除厂区内的办公用房外,不再单独安排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同时降低新建工厂厂前区的比例(不宜超过3%)。

(二)建设模式--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1.居住设施--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一是政府统建。政府通过运用中央和省下拨的城市棚改资金、金融融资以及住房公积金闲置基金等,直接投入建设并纳入公租房统一管理。二是大企业自建。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在 "青年中心"集中建设。三是中小企业合建。引导相关中小企业共同出资,在"青年中心"建设。另外鼓励中小企业为职工在"青年中心"内部租赁宿舍和住房,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对纳入公租房计划的居住设施,供应管理和建设标准应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的规范标准。

2.公共服务设施--政府调控、市场运作。一般采取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政府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该模式基本能够保证配套设施配置的数量和规模,但政府负担较重,实施难度较大。另一种是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通过扶持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可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但应加强政府调控与监管,以避免建设混乱和恶性竞争。对于自身配套已经比较完善的大型企业,可以保留其配套设施;暂时保留现状自发形成的分散商业设施,采取开放式管理,但限制其数量的增加。

结语

通过统筹考虑工业园的类型、人口密度、规模等,我们提出了工业园配套设施的规划指标体系,明确了配置要求,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创新点。此外,我们还提出了工业园配套设施布局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议,增强了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的可操作性,为今后我市工业园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效引导。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油罐内外
偷鸡不成蚀把米
背诵
风去哪儿了
工业园区(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