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2015-10-21 17:17孟凡慧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1期
关键词:抗旱性树木运用

孟凡慧

摘要:为了发展林业,就需要进行造林,而对于干旱环境的地区来说,需要根据树木的抗旱性,选择合适的抗旱树种,利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来进行造林,以便使林区的树木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来推动抗旱造林的规模,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树木;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加快我国的造林工程的发展速度,我们林业工作人员还要继续学习相关方面的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全面掌握,提高造林技能水平,以更好为科学的抗旱造林提供技术保障,确保造林的质量。

一、树木的抗旱性分析

1、叶片形态对抗旱性的影响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树木的根系更为发达。其生长周期长,四季气候变化过程中降雨量也存在差异,抗旱性能主要体现为树木在干燥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针叶形松树的种植量最大,其叶片形状特殊,接触空气面积小,有效的保护了自身水分不被蒸发掉,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干燥炎热的夏季,都不会影响生长。据研究表明,针叶形植物耐旱能力最强。

2、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生长的树木其环境干旱,为了适应环境达到抗旱性的效果树木的形态结构、解剖构造与生理功能上都发生着变化,所以树木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木解剖学研究,解剖学的研究能揭示树木适应外部环境内在机理。抗旱树木的解剖特征主要表现有:胁迫下叶片气孔的运动形式;茎的某些解剖结构及根(丛枝菌根)的次生构造的某些特点;有学者在观察研究灰毛滨黎茎的解剖结构时,发现该植物具有抗旱的多轮异常的维管束,因为该结构的存在干旱条件下的物质运输更加畅通,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得到全面保证。

3、抗旱性的分析与人为干预

叶片在阳光照射下会进行光合作用,这期间将蒸发掉大量的水分。在降雨较少的恶劣天气中,树木会进行自我保护,将光合作用的速率放缓,秋夏季节交替阶段,树叶会出现干枯掉落的现象,这都属于树木为适应少雨环境而做出的自我保护。叶片是树木中蒸发水分最多的器官,研究不同树种应对干旱的防御能力时,通常会选取其叶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运用

1、 选择树种

在树种的选择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適树"的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选择时也应该选择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如此可以使小气候环境改变,树木便可以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比如说参试树种以相思、合欢、加勒比松、黄豆树等,那么进行造林后就可以对树林进行胸径、树高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对该地区的抗旱能力研究分析,以选择出该地区较为适合的树种。

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造林地形其采取整地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对整地过后的林木有研究发现,不仅仅是针叶树木也包括阔叶树木,经过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90%,如果不进行整地的造林的话其成活率可能只是停留在10%附近,所以整地工程的实施在造林中可以有效地使造林树木的成活率提高。

3、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伴随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在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富,比如说保水剂、"根宝"、旱地龙等的应用,在提高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着明显的效果。有实验证明,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的栽后一个月的树根其根部的生长情况要是其他没用化学剂的根部的2-5倍,并且根部的长度也比较长,最后的成活率对比显示而没经过处理的树木成活率仅仅约为42%,而经过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在75%左右。

4、采用容器苗技术造林

容器苗这种造林技术在干旱贫瘠的山区是非常实用的。山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贫瘠,而且土壤的肥力不高,常规的树种在这种地区的存活率非常低,给其种植带来难度。容器苗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这种情况,促进其种植的改革。容器苗种植要求在栽植树种时,只将底部去掉,通过对根部的保护增加树苗的成活率。需注意的是在种植树苗时,其入穴深度在容器口上方的一二厘米处最佳,然后在其上面撒一层薄土,以此保持墒情。实践证明,这种造林技术比传统的育苗手段成活率要高出很多,并且在生长的初期,速度也非常快,这种技术方法已在某些地区被广泛使用。

5、深栽造林

作为成功经验的深栽造林是指在在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较低(低于0.3%)、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与沙壤土地区中,进行打孔深栽杨树,插杆深入到地下水的10-20cm 处,踏实的同时栽植孔也填满土。目前这种方法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等地推广。

6、 雨水造林技术

雨水造林技术是以天然雨水为主要形成形式,在形成地表径流之后,通过合理控制雨水,并合理进行处理与分配,使得树木的生长需求即便是在干旱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下也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土壤改进措施,可以使得降雨较少的地区土壤形成有稳定水分资源,在提高经济林品种和产量里应用雨水造林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7、覆膜技术造林

农作物种植中,覆膜技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业种植上,在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中也可以被使用,并且效果明显,树苗的成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土地被覆膜以后,会减少水分的流失,使土壤的湿度增加,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温度,防止由于温度过低导致幼苗的死亡。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并且也被广泛使用。覆膜种植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将膜剪出一道缝隙,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树苗植入之中,并要注意穴边不要高于地面。其次,将根茎与膜之间覆盖大约6 厘米厚度的土,不要有缝隙。最后,对移植好的树苗浇一次水。这种方法基本可以保证树苗的存活率,因此,此技术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中非常受欢迎。

8、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植物水源。固体水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分子技术实施的,因为高分子材料可以改变水的性质,水本身具有易蒸发、易融化、易流动和冻结的特性,所以利用高分子技术可以对植物水源的保持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可以将水固定在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水系里,同时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为高分子技术可以有效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在我国可以大面积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不仅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利于全球气候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是一件较为费心费力的事情,因此,为更好的完成干旱地区的造林活动,工作人员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等进行调查,然后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树种,利用造林技术,提高幼林的成活率,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植树造林这项艰巨的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 孙颖,耿立君,万丽杰,孟凡丽.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13(01)

[2] 周智云,郭子旗. 造林成活率与造林技术、造林季节的关系分析[J]. 现代园艺. 2012(24) [3] 李慧生. 原平市山区林木覆盖抗旱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4] 韩海兵,韩海红. 铜川市耀州区春季林木抗旱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5] 徐立峰.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11)

猜你喜欢
抗旱性树木运用
树木之最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诱导效应
胚芽鞘在小麦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3种海棠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树木之最
旱地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