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抗

2015-10-21 17:50邓锦丽
大观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反抗视听语言

摘要:王小帅的电影《青红》运用独特的视点、声音、色彩等手法,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父辈对社会历史的抗争和子辈为了爱情对父辈的反抗的两层主题意义。

关键词:《青红》;视听语言;反抗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而电影语言被称为“形象记号”、“形象符号”,是一种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符号。王小帅通过独特的画面造型,结合声音为我们真实展示中国20世纪80年代三线人们的生活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并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三线职工在20年后急切想回到故乡的愿望不屑努力与抗争,和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子辈,在爱情上对父辈的反抗。这两个抗争贯穿整个电影,在导演王小帅的独到视角和模式下展现出另一种“王氏”的哀伤。

影片拍摄角度不同所包含的意义也大不相同。这也与导演的意图息息相关。《青红》中导演注重体现主人公吴青红在个人爱情时对父亲的反抗。有这样一个画面:青红和小珍在山坡下试穿爱人小根买的红色高跟鞋,脸上流露出种种甜蜜、兴奋,而此刻导演紧接着给了一个俯拍的远景:吴泽明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密切关注着女儿的主动,脸上是一种严肃的、冷酷的表情。这一俯拍强调了环境的空间概念,蕴含了深刻的寓意。高处的父亲,低处的女儿,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显示了女儿的渺小、可怜,印证了子辈在反抗父辈力量的薄弱,同时也为结局青红反抗的失败进行了映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会发现导演多次运用背面拍摄,塑造人物的性格,营造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对于青红,导演给了三次重要的背影刻画。第一次,青红站在学校楼上仰望远方,显示那种迷茫无措,想爱又有所顾虑的矛盾心理。第二次,深夜青红被小根强暴后站在家门口的背影。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青红的面部表情,而通过屋内人们震惊的表情透露出来。第三次,最后小珍来看青红时,青红此时只有一个背影一动不动,这是一种落寞,麻木甚至迷狂。对于父亲的反抗,青红多是一种无语式的。结尾处一望无际的山峦,载着青红一家的汽车消失在绵延无尽的公路的空镜头。深思一下,吴泽明的反抗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逃出大西南,奔向了上海的去路,然他们的离开也带着悲剧性,与妻子的离婚,女儿永远的伤痛。在那个社会和历史的车轮下,个人反抗微不足道,个人生命得不到关注,只能淹没在一片悲剧之中。

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画面和声音是电影重要组成元素。而声音更承载着丰富的,无穷的魅力。音乐的添加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青红》中扬声器传来第六代广播体操的旋律,收音机里和舞会上播放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以及小军和珍珍看电影的流行歌等一系列音响配乐,还有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红色高跟鞋、喇叭裤、蛤蟆眼镜等,广泛呈现出80年代初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显示了导演对于影片生活化的追求,显的真实可信。营造了青年一代积极融入新生事物的心态。这与父辈歌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心态形成强烈对比,自然而然就有了子辈与父辈的矛盾冲突及对父辈权威的反抗。

与子辈无声的反抗不同,导演重点在他们的对白中进行着墨。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大西南与同时代上海那些大城市生活相比差距拉大,而奋战三线职工依旧处于窘迫。当激情退去,自由精神,主体意识的回归。得不到社会认可的他们选择了自救。影片中吴泽民说:“为了孩子我也一定要回上海”“我们是从上海来的,我的孩子就要回到上海去”“上海就是上海”,职工抱怨:“说好了,来几年涨三级工资”“到现在还没涨”“谁还认你这乡下来的亲戚”20多年三线人做出的贡献换来的是经济上的困苦,精神上丧失了尊严。导演虽然没有在行动上给予过多镜头,但这些语言,在谈话间将老吴那代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推动了剧情发展。

色彩不但帮助电影还原了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还可以奠定全剧基调,是人物心理和情绪的外化,并具象征意味。影片《青红》构图上基本上采用灰白偏黑。开头远处火车经过,潮湿的路上,穿着灰蓝色的挑担人,矮矮房屋,灰暗墙壁,笼罩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彰显着导演又即将为我们带来悲伤情思。主人公青红可以说是“万灰丛中一点红”,红色的毛衣,红色的格子上衣是对生活一种无声的抗争。导演特地选取一双红色高跟鞋,并给以三个特写镜头,意味深长。红色代表炽热爱情,这双高跟鞋的处境则具有象征意味。第一次,青红收到红色高跟鞋,情不自禁的穿上,它是爱情的化身,红色是青红对爱情炽热的追寻;第二次,父亲逼青红脱鞋,青红无奈到最终屈服,红色高跟鞋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第三次,小根再次送鞋,小根在异化了的爱情观下强暴青红时,那双高跟鞋被遗弃在地上,象征二人爱情的终结,在这场爱欲与权威的冲突中以爱情失败而告终。这三次鞋的不同状态是主人公三个心境的变化,红色高跟鞋由获得到被迫丢弃再到失而复得主动丢弃,蕴含了主人公对于爱情丰富而复杂的情绪变化。爱情的悲剧表明子辈反抗父权制的失败。而导演在整部影片中只展现这一特有的红色,显得刺眼醒目,给观众留下不可遗忘的印记。

该影片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以此来引起观众的特别注意,也对人物命运、性格、心理变化以及关键情节给予强化。《青红》中,重复蒙太奇被频繁作为叙事手段。多次出现这样一个场景,画面正中一个大大的门框,视线从外到内,青红静静地坐在室内的床上。这个长达数秒的镜头出现过两次。当父亲强烈要求女儿把高跟鞋脱掉导演给了这样一个场景,到和小珍去舞会后,回到家被训斥,这个场景再次出现,导演在这里运用重复蒙太奇将青红在父亲的权威压迫下身心被困,得不到心灵关心的压抑情绪进行了强烈的渲染。

王小帅的电影不刻意追求构图的技巧和拍摄的角度,力图寻找一种真实感,挖掘人性的本质状态。对于《青红》导演以探求最真实的人性和最现实的生活为突破口,开始了以关注个体生命诉求和生存状态为主的边缘化艺术创作。在这些视听画面上我们看出了,听到了是社会历史下的声声诉求和抗争。

【参考文献】

[1]吴贻弓.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吉平.当代影视经典鉴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作者简介:邓锦丽(1990-),女,汉族,河南信陽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反抗视听语言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压抑与反抗
精神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