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入设计 创设灵动课堂

2015-10-21 19:00王伟丽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王伟丽

课堂导入存在于一堂课开端、前后教学环节过渡和两个知识块之间,精彩的导入能够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使课堂灵动出彩。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一、“三位一体”,提升素质

课堂好比舞台,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师应该集编剧、导演、演员能力于一身,在导入设计中读透教材,读懂学生,巧妙构思,创设情境,有效组织,融入教学,只有认真扮演好不同角色,才能使导课富有情趣和张力,使课堂生机盎然。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师退生进”,对教师的课堂设计和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时政“嗅觉”,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增加和完善知识储备;要时常“回头看”,不断总结反思,想想得意和失意之处,及时记录,使零散的思考成为思想。反思越多,素质提升越快,导入效果越好。

二、精心设计,有效设问

“问”是求知“开山斧”,“问”是深耕的犁,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学情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设问的目标是挖掘潜能,让学生“有问”“敢问”“善问”,实现学习能力的最大化。怎样使课堂设问更有效呢?

1.坚持适度性原则

课堂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太难会让问题“石沉大海”,问得太“小儿科”,学生爱理不理甚至扰乱课堂。设问难度适中,既能让优生知不足,敢于“兵”教“兵”,又能让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思维,形成互助乐学的氛围。

2.坚持层次性原则

问题设置要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考虑问题间的衔接和过渡,深化教学,要始终指向教学目的,对难度层层分解,使问题更具挑战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廓清迷雾、豁然开朗。

3.坚持诱发性原则

要精心设置思维品质性问题,问出学生的成功点和成长点。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始终“有疑”,不断激起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引导学生提高思维水平,提振学习兴趣。

三、丝丝入扣,谨遵要诀

课堂导入要达到激活思维,提升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就必须遵循新、巧、短、准四字诀。

“新”,指的是素材新、观念新、角度新。“素材新”指的是导课所选素材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选择近期的重大时政或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整合。“观念新”意味着教师要“破旧立新”,敢于打破陈规,探索更具新颖性的课堂导入模式。“角度新”要求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切入,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人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巧”,指的是语言巧妙、形式巧妙。首先,导入语言精辟、准确。教师导入若平淡无奇、缺乏新意就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像“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内容?”这类问题大可不问。否则会让学生兴趣全无,陷入低效状态不能自拔。其次,体现在巧用各种类型的导入形式。教师可采用图片导入、热点导入、情感导入、对比导入等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短”,指的是导入不宜拖沓,要简洁凝练、扣人心弦。导入用时要短,不宜超过十分钟,导入环节用时过多过长,会事与愿违。

“准”,指的是导入针对性要强,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找准学生的发展区间。唯有如此,导课才能准确有效。

四、抓住时机,激发动力

课堂导入的时机有多处,把握得准,能深化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如前后两个教学环节或两个单元之间就是导入的良好时机,恰当的导入能充当“纽带”或“桥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在有效学习中提高活动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很多学生对政治课有“成见”,认为是一门抽象程度很高、只需死记硬背的学科。发现此类想法后,教师应当机立断,通过类似模块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全面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实用性、指导性,以期待、迫切的心情迎接政治课堂。

五、分门别类,灵活运用

课堂导入类型多样,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灵活运用。

1.模块起始课导入

模块起始课导入是教好整本书的开端,对老师导入的技巧水平要求较高。往往可以选取一至两个年度的时政热点导入,既能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又能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消除成见,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2.新课起始导入

新课起始导入可采用诗词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案例导入、视频导入,活动导入等形式,让学生深受启发。导入形式因人而异,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的素质专长适时选择。学生整体对新课不熟悉,初期可淡化知识传授,适当延长导入时间,采用视频导入、时政播报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周末调查或小组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来激活学生,重视学生参与的广度。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时,多采用案例导入等形式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重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课堂教学的信度。

3.知识之间导入

这种导入往往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直奔主题。可采用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归纳导入、练习导入、比较导入等方式。这些方式会相对传统一些,但只要针对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仍可在平淡中收获不一样的效果。完成一個知识块后,往往可以精选巩固练习,适度探究。把问题设在难点处、易混易错处,适当留白,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组间互助,不断完善补充,借助问题载体,达到拓展思维之目的。这样的导入能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加丰满有效。

教学中不仅需要唤醒学生的潜能,而且需要开启教师的心智。导课优化设计的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行者无疆,愿更多用心生活,锐意创新的你与我同行。

参考文献:

[1]孙菊如,陈春荣,谢云.课堂教学导入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邓涛.让学生爱上课堂: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高青兰.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导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