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及实践

2015-10-21 19:40于燕婷吴迪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于燕婷 吴迪

[摘要]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分析了军校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制约因素,研究了适合军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并在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实践,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拔尖人才 创新人才 培养途径

创新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国《2020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个性化培养,开展军队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军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本质上就是要培养人才,尤其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科学员是军队院校的最大群体,担负着直接为部队输送人才、为继续教育提供生源的责任,其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未来部队的战斗力。因此,作为军队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培养一批本科拔尖创新型军事人才,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

一、军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与地方高校相比,影响军校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客观因素更多,具体体现在:(1)在培养模式上,军校本科学员多数还是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强调单一的标准培养人才,忽略了学员个体差异性,不利于优秀学员脱颖而出。(2)在管理特点上,军校更多的是强调整齐划一,强调教员权威性,一定程度阻碍学员的个性发展,遏制学员批判思维的形成。(3)在主观能动性上,军校课程学时多,训练任务多,自主学习时间少,学员缺乏拓展性的学习和创新所需的时间和精力。(4)在考评方式上,军校评估机制对学员的考核评定以考试分数为主,很难全面测评学员的能力,激励学员投入创新实践活动。

军队院校对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如开设《军事创造学》等创造理论及学科前沿课程,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强化实践性、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开展学员科技活动,注重科研创新向教学转化等等。但这种改革更多的是面对课程,并未真正面对学员。

目前的军校教学改革进程,还远远不能适应部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多数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渠道欠缺,对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的多,实践的少。因此,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培养模式、管理特点、时间保障及考评方式下,探索适合本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在实践中积累教育管理与培养经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军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

国内高校本科生创新性实践训练常有6种类型:(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2)成立独立学院或者创新班;(3)依托各类学科竞赛为牵引,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支撑,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4)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资助本科生申请课题;(6)改革课堂教学。

国内许多大学都成立了类似启明学院这样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院,2010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开办了“钱学森创新拓展班”,建立了本科优异学员的专门培养机制。各独立学院制度和激励政策各有不同,但都采用了导师制。在导师的学识、阅历、气质和精神引导和熏陶下,学生在质疑和探究过程中,思维层次和思想方法得到提升和创新。一位优秀导师对于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者课题研究,短期内能够有效提升了个人实践能力,但竞赛或课题结束之后,学员得不到继续培养,提升空间有限。而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开展,大多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增删、学时的增减、实践环节的修补等层面上,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多数军校没有独立学院或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政策支持。基于现有条件下,要实施因材施教、差别化培养的教学,导师制仍然是军校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军校本科学员自主学习时间少,课内学习及训练任务重,在全体本科学员中实行导师制,若没有时间保障、激励、考评等配套政策,学员与导师都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大众化的本科生导师制很难取得效果。因此,在当前军校教育体制下,导师制更适合在少量学有余力的优异本科学员,从本科教育阶段体验研究型的教学与培养,形成出色的科研、实践和创造能力。

三、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近年来,海军工程大学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在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学员中试点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少量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意識和学术潜质的学历教育本科学员,实施区别于普通学员的特色培养。主要体现在:

(一)面向学员,开展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创新教育的内涵、意义和特点讨论很多,但具体举措研究的少。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培养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举措,突出强化了三个思想观点。一是强化“学作训练”。在每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选出2门课程,由授课教员单独为创新人才计划的学员设计作业及研究型实验,使学员从对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应用,注重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日常训练。二是强化“合作交流”。学员虽然专业不同,但学科具有相邻相近的特点。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置基础性研究课题,支持并鼓励学员提出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案,促进学员合作交流,在不同的新思想、新见解碰撞中,提高学员批判思维及分析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创新”。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根据每名学员兴趣特点,指导教员制定了个性化培养计划,强调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同时引导学员接触学科前沿,承担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培养学员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研究、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二)整合资源,开展联教培养

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把人才培养与部队使用进行有效的衔接。通过邀请来院校工作的教官理论授课及实践指导,让学员从不同层析、不同角度了解部队,了解专业和装备的发展现状,突出部队当前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军事理论的前沿引导作用,达到合力育人,取长补短,融合师资的目的。

(三)紧贴需求,优化保障机制

1.双向选择机制

指导教员与学员作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共同主体,双方在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健康持续交流互动,指导关系应当是紧密和谐的。

因此,电气院提前向学员公布了教员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学术成果、兴趣特长等信息,参加选拔的学员可进一步与意向教员深入沟通交流,保障学员的知情权。同时,增加面试环节,通过双方选择确定指导关系。

2.交流互动机制

由于学员由学员旅负责管理,学员与教员的联系渠道不畅通,交流的时间、地点、内容也较随意。为简化学员请假程序,电气院尝试建立了非固定交流机制。指导教员与学员经过沟通,确定下一周学员的学习交流时间,便于学员旅掌握学员动向,实行科学灵活的管理。同时,为增强教员指导的针对性,学员需记录指导教员布置的月工作计划、自己本月主要工作内容及完成情况,导师签字确认后交由学院保存,作为学院掌握学员培养情况的客观依据。

3.年度考核机制

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电气院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方式,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对师生的培养内容、行为方式进行限制、规定,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空间,实行宽严相济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年度考核指标》。学员的年度考核成绩由课程成绩、学术论文、创新竞赛、年度工作报告、现场汇报及答辩5项内容组成,根据学员培养年限,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适当调整,既反映学员的学习结果,又兼顾对培养过程的评价。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一年以来,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多名学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课题任务,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全国大学生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军队数学建模竞赛等多项赛事中斩获佳绩。学员学术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加强,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及分析创造能力,对专业其它学员也产生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四、军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要发挥高效,还必须因校、因院、因生制宜,从整体环境、管理和制度上进行改革。

(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学术氛围的建设。多数军校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比较重视战斗精神和军人素质的培树,而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宽松的交流环境、多元的学术活动重视不够。因此,院校应倡导一种严格与宽松、一致与个性、原则与灵活的学员管理方式,积极鼓励学员参与学术研究,提供畅所欲言的学术活动交流场所,调动学员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构建多样化的竞争与激励机制

军校教员除自身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担负研究生的指导、部队的培训保障等重任,要抽出时间来指导本科生实属不易,而且越是优秀的教员,工作任务越繁重。同时,军校学员训练多,课时多,自主学习本来就少,创新人才的培养需双方大量的时间。要改变自上而下地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被动局面,就要深入分析指导教员与学员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化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格局,吸引优秀教员主动参加,保障学员深度参与。

创新人才的造就还有很多因素,如创新型的教研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广大军校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

基金项目: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NUE201404)

[参考文献]

[1]王征,崔义如.浅谈军队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科技风,2012,1.

[2]叶赋桂,罗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教育论坛,2011,(9):19-22.

[3]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5-77.

[4]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现状和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7.

[5]向慶.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

[6]左广霞.军校是培养部队所需“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J].二炮院校教育,2013,(1):50-52.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