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2015-10-21 18:15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

王 慧

【摘 要】目的 总结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抢救的措施及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近两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抢救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院前实施现场抢救,并在转运的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抢救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统计学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痛苦和伤残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危重症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有效地实施现场抢救,以及转运途中的护理,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痛苦和伤残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入院急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现场抢救;转运途中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前抢救十分重要,医院急诊科收到的患者大多数为突发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患者,对其在院前进行抢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即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患者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是否能够延续,现将我科对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近两年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患者均为危重症,致病原因:车祸45例、高空坠落伤8例、脑血管病25例、药物中毒7例、烧伤5例。现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能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

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评估伤情、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吸痰、止血、相应包扎、按需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简单抢救。观察组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对车上用品进行检查,及时补齐药品、物品,保证各类药品、物品的完好率及在有效期内;并时刻做好随时出车的准备,保证在接电话两分钟内出车,分秒必争力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并迅速展开以下护理:

2.1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现场,并对伤情迅速作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根据护理评估及诊断信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一般较为常见的处理对策:即在不影响急救的情况下,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误吸。若患者意识丧失,则应立即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当遇到患者呼吸停止或无心跳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以及呼吸囊辅助呼吸。按需对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并进行对症处理,比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止血带止血、以及包扎或药物等相应对症处理。另外,在进行现场处理时,为了方便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应适当脱去患者的衣物,以减少感染或掩盖病情。尤其是在重大灾害或事故发生时,应事先做好轻、重、危重、死亡的分类计划,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可用相应的绿、黄、红、黑标签进行标注,以便医疗救护人员采用相应急救措施。

2.2运途中的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应使患者头脚水平位置一致,对于颈部受伤的患者,用颈托固定患者的颈部,保证患者颈部不受二次伤害。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看清、听清、问清时观察患者伤情的变化程度,并记录下来,并严格注意患者在车上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及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可行车上气管插管。同时,对清醒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了解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确保患者积极地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

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事发现场和在转运途中的护理情况,患者的复苏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效果。

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用数据由专门人员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组间进行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5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在院前经过及时的抢救和在转运途中给予了精心的护理,现场死亡1例,死亡率为2.2%,在转运途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2.2%,其余的43例患者被安全及时地送入急诊室,经过抢救所有患者均成功抢救,成功为100%。而对照组患者在现场死亡4例,死亡率为8.9%,在转运途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6.7%,其余的38例患者被送达急诊室后经过抢救死亡6例,死亡率为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6讨论

对于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前的及时抢救十分重要,当救援人员达到现场时应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時在转运于急诊室的途中应为患者做好精心的护理,以防发生意外。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的成功率要比对照组高很多,两组在急救室抢救成功例数及途中死亡例数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危重症患者在现场急救转运途中进行有效的、精细的护理,可为危重症患者入院急救带来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危重症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有效地实施现场抢救,以及转运途中的护理,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痛苦和伤残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入院急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詹利红.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95-96.

[2]陈小红,张巧琴,俞继芳.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B):47-48.

[3]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

[4]朱向阳,120急救中心(站)标准化运营、管理与急救网络规范化建设实用全书[M].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5.

[5]陈小红,张巧琴,俞继芳,陈笑新,何菁菁.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0)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