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学卡:让学生学习更自主

2015-10-21 19:24王成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设计

王成

“课堂导学卡”是我校建构“卡通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解决的就是“把学生带到哪里”的问题,这比“怎么带学生去那里”更重要,方向明确才能达到目标。课前,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利用课堂导学卡巧妙地设计问题,最终呈现在一张作业本大小的纸上,并在新授课前发给学生。课上,学生围绕课堂导学卡上的问题开展学习,能完整地掌握学习内容,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由导而学,教师顺学而导,师生共同构建参与度高的有效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及较大的影响。但也应看到的是现在课堂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这给“课堂导学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的内容设计必须更准确、精妙,以适应当下的形势,提升课改的质量。如何有效设计“课堂导学卡”(后文简称“导学卡”),让学生学习更自主呢?

一、目标拟定,要立足学习者的起点

课堂学习的各项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明确、全面的学习目标,可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的现象。首先,学习目标指向要清晰。目标指向清晰,才能成竹在胸,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如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但具体到不同的课文,又有不同的要求。其次,学习目标达成度要明确。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后的效果评定也更有可操作性。这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学生实际以及自身特点等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表述学习目标时要尽量用易于操作和检测的行为动词,如“学会”、“了解”、“掌握”、“说出”等动词。这样的表述,更容易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向预习及学习课文,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此外,学习目标要有机整合。在课堂上,老师总会觉得这儿没讲,那儿没讲,处处不放心,把课上得很满。其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学习目标的整合。总之 ,有效的学习目标的擬定,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抓住文本学习的主要重难点,目标简洁明快,不宜过多,否则结果必然是所有的目标全都落空。

二、板块设定,要尊重学习者的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导学卡”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获得成功;要关注部分特殊的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学生要在教师上新课之前先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一般浅显的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不懂的反馈给老师,并由老师在课堂解决,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要根据自己所制订的教案及学生的反馈来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彻底的问题,重点讲解学生容易迷惑的地方。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呈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学习主体的自我觉醒,课堂教学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教与学”关系,更多的是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与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故“导学卡”设计要从班级学情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教师要充分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又要尽量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这样的“导学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作用。

三、问题设计,要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智慧之门的铺路石。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发展智慧。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生活经历、阅读经验、知识积累的不足,学生的阅读心理一般具有某种程度的封闭性,看到的往往是文本已知的表层,很容易用自己肤浅的思想认识去同化、遮蔽文本的深层意蕴。 故在设计“导学卡”之前,教师必须熟读深思,清楚教学的重难点,明确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哪怕是一幅插图、一段文字说明也要弄清它的编排意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抛开教参,盯住教材,先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教师在编写“导学卡”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试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难以深入,教师就要自觉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唤醒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出值得探究且能拎线串珠的主要问题。

四、实际操作,要利于学习方法的习得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丰富和提高。”  “导学卡”直指学生学习探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把教学重心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好的“导学卡”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架设一座便捷的桥梁,教师要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自学,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可以作适当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处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课堂导学卡”使“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成目标”成为现实。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激活了课堂学习气氛,融洽了师生情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宇花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设计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BUBA台灯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