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功能构成与空间形态关系初探

2015-10-21 19:41贾鑫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

贾鑫

【摘要】本文从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入手,介绍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与空间形态的特征、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一些初步建议。

关键词:中心区;功能结构;空间形态

一 城市中心区概念与特征

每一个城市都有城市中心,但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城市中心区,只有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可能形成城市中心区。关于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一直以来在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市中心”词条:“通常是指城市的闹市区,由市内最繁华的街区与街道组成,担负着城市商业中心与城市社交活动中心的职能,城市中心是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公共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一) 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

从城市中心区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区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城市商业活动,一个是城市的社交活动,都是城市的主导功能。具体可概括为:

1)商务职能

商务功能是城市中心区的基本功能,它承担着城市及其辐射区域经济的运作、管理和服务。城市商务功能增多与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中,其商务中心功能的构成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全球性城市或国际性大都市中,办公、贸易、金融功能的比例和绝对规模都很大,而在中小城市中,商务功能弱小,商业零售则占有很大的比例,形成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城市中心[1]。

2)信息服务职能

信息服务业是使用信息设备进行信息搜索、加工、存储、传递等信息服务,是提供高度专业化信息的产业,是城市中最具活力和生长力的产业。

3)生活服务职能

生活服务业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包括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其中商业零售业是城市中心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旅游产业的上升势头使其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贵,与旅游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如宾馆服务等在城市中心区内应占有一席之地。

4)社会服务职能

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服务行业。

5)专业市场

专业市场包括批发市场、各类专业街等。

6)行政管理职能

行政管理功能历来是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之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实施者,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7)居住职能

居住是城市中心区的传统职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人员流动将趋于加快,中心区内办公式公寓将逐渐增多。适量的公寓和住宅以及与此相配套的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能够避免城市中心区成为夜间无人的“办公区”,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城市中心区内都配置有一定比例的住宅和公寓[2]。

二) 城市中心区共同特征

1)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功能核心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城市中心都必须满足市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具有商务、信息、文化娱乐、行政管理等综合功能。

2)交通区位优势

城市中心区是交通可及性最佳的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各地块以及城市外围地区都以最便捷的方式与城市中心保持联接,使市中心和城市其他地区具有最大的区位优势。

3)使用功能和城市活动的聚集效应优势

由于交通上的区位优势,城市中心区具有良好的社会聚集效益和经济聚集效益。

4)人口密度大、就业岗位多

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是在老城区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而老城区原来就是人口的主要集聚地。

城市中心区往往是城市的就业中心。由于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决定了中心区必然要提供比城市其它地区更多的就业机会。

5)土地利用率高、建筑密集、公共性活动强

城市中心区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明显的聚集效益,促使该地区的地价迅速增长,而中心区的面积有限,因此在这狭小区域上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土地的利用率要比其它地区高的多,建筑密集,且多向高层和地下发展,“寸土寸金”是对其最恰当的描述[3]。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活跃的地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焦点。由于区位的优势和活动设施的聚集,与城市其他地区、地段相比,中心区的街道空间和开敞空间使用最为频繁,使其成为公共性开放性程度最强的地区。

二 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形态

城市中心区和城市结构的关系与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城市本身的发展形态有关。城市中心区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单核结构形态、區域性集聚形态和多核结构形态等[4]。

(1)单核结构形态

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认为城市是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向四周发展,其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围绕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发展,这种布局通常出现在小城镇。另一种则集中于一段或几段街道的两侧,形成带状或块状的商业街区,这是中等城市中心常见的布局形式。另外一些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区也属于单核结构类型,这类城市的中心区一般是多功能的,既有发达的商业中心又有相对发达的商务办公设施,另外,这类城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中心功能体系,除主中心外还有若干次一级中心,但主中心的首位度很高,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属于单核心结构类型。同心圆和扇形两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都是建立在单核基础上,是典型的单核集聚模式。北京、西安、杭州、济南等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还属于这一阶段。

(2)区域性集聚形态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城市中心集聚范围越来越大,单一城市中心模式不能满足城市整体结构的需求,逐渐演变成区域性集聚模式。1945年,哈里斯和乌尔曼通过研究认为,城市并不是匀质地围绕单核发展,而是通过一组核心共同发展,在同一城市用地范围内,许多核心保持自身和性质,并分别成为具有特殊功能活动的中心,并逐渐形成城市地域结构中的城市中心区。而埃里森则提出三元结合模型(1954年),认为城市中心呈放射状向外伸展。

(3)多核结构形态

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出现了种种问题,特别是当原有城市中心区承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噪声与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这时往往会在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外形成一个或几个副中心,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较大规模城市或历史性城市中。

三 对我国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启示

国内外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例证以及现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特征对我国城市中心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现代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商务、文化、信息等功能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在我国多数城市需要形成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以满足其功能相对集中的要求。

(2)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是一个历史动态的过程,尤其是新区的开发,周期较长,矛盾复杂,投入产出的效益应着眼于未来。

(3)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前提,新区开发需要较大的投入。

(4)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应发掘自身的特色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5)优越的区位条件、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中心区成功建设的重要条件。

(6)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来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分散,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还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趋势是功能的集中占主导地位[5]。

四 参考文献

[1]王量量. 论城市中心区更新中功能构成与空间形态的关系[D].天津大学,2006(07)

[2] 吴明伟,孔令龙,陈联编著,城市中心区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褚正隆.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集聚度控制策略初探[D].重庆大学, 2009(12)

[4] 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 朱才斌,林坚.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0(04):47-50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
“花儿总在种子里”
浅析晋南民间宗祠空间形态及建筑形制特征
沿口古镇聚落形态探究
流动的“线”在当代首饰设计空间形态中的应用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以城市标准面积指数和延伸率指数为指标的大渡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低碳视域下东北寒地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