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2015-10-21 17:12王群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混凝土方法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觉察到了混凝土在浇筑工程中、浇筑成型以及后期使用中所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而且通过以往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这些质量通病在施工中往往只能想方设法进行防治却无法从根上清除掉,我们也很有必要对这些通病进行了解。鉴于此,本文将会列举出这些通病并且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来阐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与之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有效防治;方法

众所周知,混凝土如果长时间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它与空气接触的外表面水往往会以很快的速度散失掉,从而造成蜂窝、麻面、夹层、缝隙、表面凹凸不平等质量通病。事实证明,如果这些质量通病无法得到有效防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结构及耐久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一、蜂窝与麻面

主要表现为局部有砂浆少、酥松、石子多、石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并且局部由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产生的原因。

经过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计量有误,造成石子多而砂浆少;(2)混凝土搅拌不够均匀,和易性不好,存在漏振现象;(3)模板缝隙偏大,有漏浆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于净的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4)下料高度超过两米时未设串筒,结果导致石子砂浆离析,使石子全部集中在一起,有的时候没有采取分层下料的方式,造成振捣不实,或漏振。

2、防治的措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通过缜密的设计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好之后要不断的进行仔细检查,务必做到计量没有任何误差,混凝土拌合均匀度完全达标为止;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的时候一定要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与振捣,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防止漏振现象发生;充分考虑的钢筋的间距是否达标。(2)处理小蜂窝。等到洗刷干净后,用一比二或一比二点五的水泥砂浆抹平并且压实;处理较大蜂窝。那就要凿去蜂窝处薄弱的那些松散颗粒,等到完全刷洗净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与捣实支模,如果是遇到清除困难较深蜂窝,必要情况下可埋压一定数量的浆管与排气管,待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完毕后再处理水泥压浆。

二、缝隙、夹层

1、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缝或变形缝没有经过必要的接缝处理,有的时候清除表面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后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湿润就浇筑混凝土(充分);(2)混凝土浇筑高度太大,未设必要的串筒(或者溜槽),从而导致混凝土离析;(3)未清除干净施工缝处泥土、锯屑、等杂物;(4)底层交接位置未灌注接缝砂浆层。

2、防治及处理措施

(1)防治。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处理施工缝与变形缝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当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两米的时候一定要设串筒(或溜槽)。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混凝土接缝位置浇筑前应先浇五十至一百毫米厚的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另外,在分层浇筑过程中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来执行,切忌太长,下层混凝土振捣时务必要振平;(2)有效处理。如果发现缝隙夹层比较浅时,工作人员可将那些松散混凝土使用相应的工具(锹或者铲子等)凿去,洗刷干净后,用一比二或者一比二点五的水泥砂浆填密

实。如果缝隙夹层非常深的话,应清除其中较为松散与内部存有夹杂物的部分,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支模。

三、表面凹凸不平

1、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1)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表面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或处理不够彻底,未经抹子找平压光处理;(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发生移位而没有及时发现与纠正,结果导致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存在不均匀下沉的现象;(3)模板强度较低,浇筑时产生一定的变形(不均匀)。

2、防治措施。

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灌筑混凝土完毕后,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与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其次是保证模板具备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任何下沉现象。最后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其加强检查。

四、混凝土强度低,均质性差

1、产生的原因。

(1)水泥受潮,通常是因为存放时间过长引起的。砂、石集料级配不够合理,含泥量大,空隙大,杂物多,或者采用氯离子严重超标的氯盐防冻剂。(2)混凝土配合比欠妥,计量有误,施工中想当然的加水,使水灰比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3)混凝土没有严格按照加料顺序进行,搅拌时间太短,拌合不匀。

2、防治措施。

(1)务必确保水泥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无结块,确认过期的水泥经试验合格方可进行使用;砂、级配、石子粒径等务必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除此之外,要对混凝土配合比加以严格控制,通过这种方式保证计量准确无误,最大限度的缩短运输时间,从根本上保证搅拌拌匀,防止混凝土受冻情况出现,当强度低于3.5兆帕时应对保温养护进行必要的加热处理,拆模过程中温差大于十五摄氏度时应在第一时间覆盖一层保温养护;(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的时候,工作人员最好是采用非破损方法,比方说回弹仪法、超声波法等。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是最为准确的,如依然无法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与结构的安全度校核。

五、结束语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还应该注意: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对施工人员先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从事混凝土施工,工作态度和业务知识都要提高;保障施工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物资、试验部门要加强对水泥、集料、外加剂等的进场检验,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或漏振 混凝土养护宜采用覆膜滴灌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质量通病。而这些通病在很多时候是无法根除只能对其进行防治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首先必须找到哪种病然后针对性的予以处理。总的来说,就是凡涉及结构安全的,应立马解決,绝对不能迟疑,加固补强或拆除返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仅与外观或者评定相关联、然后修复后不会对后期使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则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表面处理上。

参考文献:

[1]殷义明.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J].青海科技.2011,(04).

[2]高燕.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06).

[3]王辉,肖少华.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的办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4]张吉.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4,(05).

作者简介:

王群,女,(1970.4—),安徽合肥人,合肥江淮混凝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任职。主要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混凝土方法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