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会堂结构分析与设计

2015-10-21 17:25杨新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楼层剪力墙构件

杨新刚

【摘要】金城会堂由于建筑功能要求,建筑形体存在多项不规则,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详细介绍了其抗震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重要构件的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结构体系合理、安全、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规范要求。性能化设计对关键部位、关键构件进行加强,提高了关键部位、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满足了性能化设计的要求。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分析;性能化设计。

1.工程概况:

金城会堂是山东金诚重油化工有限公司文化交流中心,位于淄博地区桓台县马桥镇,南北长72.0米,东西宽42.8米,总建筑面积:5900.00㎡。地上一层,局部三层、四层(层高3.3米),结构高度18.700m,室内外高差0.2米,观众厅屋面采用钢网架,其它屋面为现浇混凝土屋面。

该工程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第二分组,结构阻尼比5%,周期折减系数0.85,建筑场地类别为Ш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二级,特征周期0.55,基本风压为0.40KN/㎡,基本雪压为0.45 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持力层为第二层土粉质粘土。

2.结构体系:

金城会堂属于空旷房屋和大跨度屋盖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嵌固端为基础顶,大跨度屋面采用钢网架,其他屋面采用混凝土屋面。

本工程底部加强部位为底部一层,底部加强部位墙厚250mm,观众厅与舞台间剪力墙为300mm厚,上部墙大部分为200mm厚,柱截面尺寸800x800、700x700、600x600;剪力墙分部在楼梯间及舞台、观众厅四周,台口梁截面尺寸500x1500,为了加强整个结构的整体性,设置三道台口梁;由于整体平面的不规则性以及竖向的不规则性,为保证楼层水平地震力的有效传递,楼板加厚为150mm,其配筋采取双层双向;基础采用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基础计算采用考虑了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

3.弹性计算分析:

1)本工程采用SATWE进行整体弹性计算,同时采用PMSAP进行验算。PMSAP采用与钢网架整体分析,采用多阻尼矩阵,SATWE采用交叉钢梁系模拟网架。采用多广义楼层建模,共分为8个标准层,从SATWE计算得知第二层及第四层为软弱层和薄弱层,这不符合规范要求,需要采用PMSAP进行验算。当楼板高度差异较大时,采用两个标准层分析,主要考虑结构结构计算时“葫芦串模型”简化质点时的误差问题。由于楼板开洞过大,超过楼层面积30%且有效楼板宽度小于典型板宽的50%【1】,故计算配筋时采用弹性膜的计算模型,由于突破了常规层的概念,还应根据实际配筋反算核对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值。层高较高,墙厚为200mm厚,应对墙体进行稳定性验算【2】。由于采用空间整体计算模型,观众厅与舞台框架存在“偷懒”现象(实际分摊的地震作用很小),为此采用平面模型将其中的大跨度框架单独比较计算(采用PK程序进行单榀框架的承载力验算),并进行包络配筋设计【3】,考虑大震作用下其他构件刚度下降,会导致观众厅与舞台周围的框架柱所受地震力变大,造成不安全。

2)主要计算结果

周期比:T1/T3=0.86

T2/T3=0.90

X向刚重比20.76

Y向刚重比20.08

有效质量系数:X向96.67%

Y向97.08%

剪重比:X向6.20%

Y向5.95%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X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1657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Y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1516

X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17

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33

4.静力弹塑性分析:

根据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本工程主要根据SATWE的配筋结果进行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由软件自动生成铰信息,选用CQC第一阵型为侧推荷载的形式,根据结构的最大地震力方向及周期的特点,选用0°、90°两个方向进行验算(双向地震作用)。根据计算结果大震下剪力墙能起到抗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少量剪力墙的钢筋屈服。框架部分的塑性铰均出现在梁两端,说明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大震下能满足大震不倒甚至更高的要求。

5.性能化设计: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结构采用三水准进行抗震设防,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本工程整体按照此要求进行了设计。但对于连接舞台与观众厅间的台口梁、柱及剪力墙以及个别过高且无平面外拉结的柱属于结构的关键构件、关键部位,进行了采取加强措施,对这些构件进行性能化设计尤为必要。对于这些构件在软件中进行了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的设计,按照此要求验算并包络配筋或加强配筋。

结论:

(1) 结构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设计指标均满足了规范要求,所选结构体系合理、安全、可靠;

(2) 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构在大震下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塑形铰的位置合理,设置适量剪力墙使框架起到抗震第二道防線的作用,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3) 性能化设计对关键部位、关键构件进行加强,提高了关键部位、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满足了性能化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楼层剪力墙构件
奶奶做的“楼层儿”
楼层
电梯的升与降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谈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上的区别
武汉工地钢材贴上电子标签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