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2015-10-21 18:15田立峰田旭杰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臧 玮 田立峰 田旭杰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见出诊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出疹性疾病患儿,并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86例患儿诊断包括:病毒感染48例(55.81%),过敏性疾病35例(40.70%),其他3例(3.49%)。随访1至3个月发现,全部患儿通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出疹性疾病特点为不具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关键词】出疹性传染病;诊断;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alysis of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 visits.Methods:chooses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period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treatment of 86 cases of rash of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the clinical data be retrospective study.Results:the diagnosis of 86 cases of children included:48 cases(55.81%),35 cases(40.70%),3 cases(3.49%).Follow up for 1 to 3 months,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in time.Conclusion:children eruptiv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is not typical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versity,coping b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and actively symptomatic treatment.

[Key words]diagnosis of rash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出疹性传染病主要病因是细菌、病毒感染,属于急性发病[1],在春夏两季发病较多。现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出疹性疾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的特点及治疗对策,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出疹性疾病患儿,其中女性患儿37例,男性患儿49例。年龄均在0.4-13岁之间,平均年龄(5.49±3.77)岁。病程时间0.5-10天,平均时间5.6天。

1.2方法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临床诊断标准[2],对本组86例患儿予以评价分析。同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做好详细记录。

2结果

本组86例患儿中,病毒感染患儿48例,包括:2例麻疹、24例水痘、7例风疹、6例幼儿急疹、5例肠道病毒感染、4例手足口病。过敏性疾病患儿35例,包括:16例过敏性紫癜、9例丘疹性荨麻疹、8例荨麻疹、2例湿疹。猩红热患儿2例。

3讨论

3.1临床表现诊断

3.1.1病毒性感染病

幼儿急疹:临床表现发热1至5天,体温至少39摄氏度。热退后出疹,呈红色斑丘状,发于面部、躯干部,约持续3、4天。部分患儿可见惊厥、腹泻、咳嗽以及眼睑水肿等。

风疹:临床表现发热,斑丘疹,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潜伏期约2-3周,可见发热、结膜炎、头痛、咽痛以及咳嗽等。发病1-2天出现出疹,并迅速在面部、颈部、四肢至全身发病,颜色浅红。

麻疹:临床表现皮疹、发热,可引发脑炎、肺炎等疾病。潜伏期约9-14天,起病较急、发热,并伴有双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喷嚏。在发热3-4天开始可见皮疹,先发于耳后、发际逐渐至全身,3-5天出齐。皮疹消退后会留下浅褐色色素斑。

水痘:临床特点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并伴有结痂、疱疹等各类皮疹。临床表现咽痛、全身不适、发热等。先发于躯干、四肢,再发于面部。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发热、臀、口、手足等部位发生小疱疹、丘疹。发病5天内,颈项强直、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磁共振检查显示异常。

3.1.2过敏性疾病

荨麻疹:急性突然发病,皮肤瘙痒,迅速发展为不同程度风团。

丘疹性荨麻疹:皮损呈纺锤形,呈红色丘疹、质硬,瘙痒严重。

湿疹:呈局部原发性、多形性皮疹,有明显瘙痒,有结痂、浆液性渗出。

过敏性紫癜:皮损发生于四肢,呈紫色瘀点,伴有关节肿痛、呕吐、呕血等。

3.1.3细菌感染

猩红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发热,发热2天开始出疹,24小时即可遍布全身。压之褐色、有瘙痒感。

3.2治疗

全部患者需隔离治疗,对于病毒性感染予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治理哦啊。高热时积极退热,瘙痒给予止痒药物,可应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同時,注意饮食清淡,加强营养,多喝水。

参考文献:

[1]虞瑞尧.发疹性传染病与药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J].传染病信息,2010,20(1):23-24.

[2]江宇泳.药疹误诊为出疹性传染病的18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11-12.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