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色彩教学策略

2015-10-21 19:24马俊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色彩绘画美术

马俊

在儿童的视野中,色彩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一的事物,他们喜欢用色彩图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新的美术教学课标告诉我们:儿童美术教学并非是以培养画家为唯一目的,而主要是开发儿童智力,全面提高其文化素质,通过色彩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培养和挖掘少儿的色彩感受力,通过自由运用色彩表现内心感受及反映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达到对美的感悟和表现力。我在儿童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学生在绘画时可站可坐,可以小声哼歌曲,也可做做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和听听学生们讲的笑话。在黑板上没有统一的构图要求和造型标准,老师只规定主题和提供一些创作需要的简单造型参考。让学生充分调动潜能和创作欲望,鼓励大胆上色和使用一些平时很少用到的色彩配置。并在教学中配以音乐,在音乐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绘画意境。既缓解了疲劳,又带来了音乐的愉悦感。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乐趣,学生愿意来上课,并肯动脑筋、想办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精彩。从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激发学生自由调配色彩的潜能。

二、鼓励个性的表现,发展自我形成风格

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感知经历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绘画方面的表现各有差异,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在教学中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使之都得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构图的合理性、完整性,造型细致;有的学生不太注意造型准确,而是大刀阔斧地刻画,生动的表现线条的回旋,夸张地进行人物造型,大胆用色而不注意边缘是否清晰。这些作品各有千秋,没有高下之分。作为老师,应当尊重他们个人的个性,顺其所长,帮助他们以独特的绘画形式来完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掌握多种绘画语言和熟知多种绘画风格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制定创作主题时,不必要求过细,应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主余地。

三、注重色彩知识的传授,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虽然对儿童绘画不能有过多的技巧要求,但让他们获得一些绘画常识还是必要的。比如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这会增加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讲一些画论,以提高少儿的理论素养。还有,经常性的美术欣赏课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通过图片、幻灯、录像等设备介绍诸如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等绘画风格的特点,表现方法及代表人物的轶闻趣事、成长经历,可以使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色彩感觉力。另外,绘画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说千道万,不如亲眼一见。如果只讲不画,学生会兴趣索然,甚至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如讲到印象派的风格时,除了让学生看范画以外,适当地提笔示范,让学生明白大师的点彩、湿染等用笔技巧,这样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精彩效果是如何而来的,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兴趣勃发,个个跃跃欲试,非常轻松地掌握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四、重视学生作业的讲评,形成良性循环

讲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把讲评作业看成是一个提高学生乃至家长审美能力的过程,因此我特意强调家长在上新课之前一定要抽出半个小时来参与讲评工作。由于学生对同学之间的作品最有兴趣,往往容易发现彼此的优缺点,引起他们的热情关注和讨论。所以我采用先学生点评作品,再由老师讲评,以调整学生正确的审美倾向,然后再由学生民主举手投票选出他们认为较好的作品这一讲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并形成善于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通过讲评作业,能及时发现上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审美评判标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迅速纠正学生在审美标准上的问题。同时,在讲评中融入一些知识点、美术史和辅导方式、教学观点的介绍,让家长也形成正确评价儿童画的标准。做到不用成人的眼光和要求去评价儿童的美术活动。

五、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收集绘画素材

围绕绘画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进一步培养少儿绘画兴趣、丰富并挖掘色彩感悟力的有效办法。定期在教室里或有关画廊、展览部门举办一些大小规模不等的画展以及组织现场绘画表演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美术面向社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孩子的成绩,同时让孩子站在观众的角度来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产生一个对色彩搭配和追求画面效果的全新认识。

同时根据教学新课标的安排,适时组织外出写生活动和美术欣赏课程,并有针对性地参观一些画展,让学生在书本中、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培养,既不在于让孩子们去欣赏某一特定作品和物体,也不在于教他们以成年人的观念和词汇评价艺术品。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寓于孩子们对自我和环境的不断认识与敏感之中。面对未来,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敏感,要比培养对美术的敏感更为重要。重视和发展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就是造就一个开放、文明的未来。展望前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色彩绘画美术
美术篇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