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015-10-21 17:12宋赛中陈民泰刘民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治理电气

宋赛中 陈民泰 刘民业

【摘 要】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因对工程现阶段使用功能不影响或影响较小,对其通病防治和治理的问题上常常被忽视,本文通过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和影响电气质量通病发生因素的分析,系统性提出了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方式方法,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电气;质量通病;防治;治理

0引言

工程质量通病顾名思义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常见的多发病。工程质量通病通常指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易于发生,疏于管理且不易彻底根治的工程质量问题。电气工程质量通病对工程整体使用功能短期不造成影响或影响较小,但是,对长期运行来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对工程施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整个电气工程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为加强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本文从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及影响电气工程质量因素出发,系统研究电气质量通病形成主要因素,提出电气质量通病的防治系列措施。

1.工程质量及其形成过程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项目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方要求的程度,即为满足明示、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工程作为一种特殊产品,除了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即性能、寿命、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满足需求及其附属质量特性外,还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如作为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耐久性及其与周围环境协调性等等。通常将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划分为决策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性质影响。

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决策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的评估,对项目的方案做出决策,使项目能充分反映顾客的意愿,并使项目的费用、质量和工期三大目标达到协调和平衡。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是确定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及决策阶段决定了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

开发阶段界定工程范围,明确方案,进行规划,确定设计质量。工程质量目标水平将通过开发阶段对工程的策划、研究、构思、设计和描绘而得以具体体现。因此,开发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实施阶段是按照开发阶段所提出的要求和规划,将工程意图付诸实现,最终形成工程成果的活动。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将决策变为现实。工程实施阶段决定了工程项目意图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最终成果。因此,实施阶段是形成质量决定性环节。

收尾阶段对工程实施后期的工程尾项进行梳理,按计划实施完毕,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考核工程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是否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并通过验收确保质量目标或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收尾阶段是对工程質量的确认和最终成果质量的保证。

2.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

影响电气工程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工程项目影响质量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影响电气工程质量因素客观上也是影响质量通病产生的因素。综合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对质量通病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类。

2. 1人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参与者对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质量所采取的态度,决定着工程质量水平的高低。如果参与者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必将对质量不重视、质量职责不落实、质量管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问题或者质量通病现象将频繁出现等。

2. 2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

机械设备是工程实施的手段,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不同类型的工程,其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如电气接地系统用扁钢目前市场上没有专用冷直角煨弯工具,采用简易方法就很可能要么造成接地接头不规范的质量通病,要么工程观感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2. 3材料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

材料是工程质量形成的物质条件,是质量的基础。材料的选用、运输、保管、检验、使用方法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材料选用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浪费或质量问题的发生,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是产生质量问题及质量通病的主要根源之一。

2. 4方法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

工程实施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管理方案、施工作业设计和工艺方法等,其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科学性都会对项目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也是质量通病的产生的原因之一。

2. 5环境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

对于任何项目,无论环境条件简单还是复杂,都会对项目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环境条件都会有很大不同。及时同类型项目,所处地域不同,其环境条件也会有很大不同。工程环境条件所涉及有地质环境、水文环境、气象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周边环境等,对于电气安装工程来说,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

3.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就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来说,质量通病的防治重点在工程的决策阶段、开发阶段和实施阶段,而质量通病的治理则主要体现在各分项工程验收和项目的收尾阶段。实施阶段是项目质量形成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关键阶段。

电气质量通病的防治,重在“防”。人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电气质量通病防治重点通过各种技术、组织、经济、法制和管理等多种措施,提升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意识,进而在工程实施阶段能严格把各工序质量关,达到防治通病的目的。

3.1决策阶段和开发阶段对质量通病防治

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通病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工程合理投资决策上。对于决策阶段对质量通病防治重点表现在科学的合理的把工程整体质量目标同工程建安费的投资相结合,同时强化决策者实现质量目标的坚定意识,加强培养各执行层的工程质量意识,并坚决执行。

开发阶段对质量通病防治主要反映在设计图纸质量上。在工程开发阶段,设计质量粗劣,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的各个环节的现实要求或图纸对工程实施要求不明确等,这极易导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发生。开发阶段对质量通病的防治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制度的、经济的、教育等各种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认真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制度及出图前图纸审核制度,最终达到提高出图质量。

3.2实施阶段质量通病防治

实施阶段的质量通病防治是质量通病防治的关键阶段,结合影响质量通病的“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主要五类因素,采取相应的通病预防措施。

3.2.1提高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整体素质

人是工程活动的主体,工程实施的所有阶段,所有环节、所有工作都是通过人来完成。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防治质量通病的发生,关键还是提高各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意识,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始终把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可采用合同、组织、管理、经济和教育等多种措施,提高各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意识。

(1)合同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确定工程质量目标,细化的各类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完成质量目标有严格的奖惩办法,并按照此要求实施。这是在法律角度上对参与方进行的严格限制,要求参与方最终按合同要求履行职责,完成质量目标。这是从合同的角度达到防范质量通病的目的措施。

(2)组织措施。组织质量管理小组,对质量意识不强的管理人员严禁纳入小组成员。制定严格可执行针对质量管理小组职责、工作制度和相关考核奖惩制度。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依据相关质量管理各项制度执行,小组组长由项目一把手担任。

(3)管理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制定合理可执行的质量奖惩制度,尤其是把相关质量通病处理要求纳入奖惩制度中,并在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定合理的可执行的质量检查制度,检查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同时把质量通病的检查纳入其中,制定相关通病检查表,对发现问题及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严考核,硬奖惩。制度各级人员考核制度,把各级人员的考核同质量管理挂钩,把各人员职责区域质量通病发生率纳入考核范围,并严格考核。

(4)经济措施。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经济措施也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同相关参与人员利益直接挂钩。经济措施主要是结合本工程制定的质量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经济措施的有效性,必须注意制度一定要合理且可执行,执行应严考核,硬奖惩。

(5)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对不同参与人员的教育,提高参与人员质量意识和综合质量能力,达到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减少质量通病发生。进行合同交底,主要是针对合同的质量目标及其相应考核要求进行交底,使管理人员明确本工程管理的质量要求。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项目各质量管理制度的宣贯,使各层管理人员及作业人熟悉并掌握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要求。对每个分项工程要求编制相应的质量通病清单,并配有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最好是编辑成三维动画或影像教育资料。

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对所有参与此分项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方案交底和作业技术交底外,还应根据所编制的质量通病清单进行专项教育,并结合相应管理和奖惩制度,增强作业人员的自觉防治质量通病意识,减少质量通病发生。编制样板手册,组织参与人员学习,提高参与人员对工程标准样板的理性认识,提高参与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对质量通病的认识,减少对质量通病发生。组织同期样板工程的观摩的教育方式,让参与人员对样板工程有着感官认识,提高参与人员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减少质量通病发生。

3.2.2采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前,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明确机械设备对项目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详细分析并列出使用各类机械设备易产生的质量通病种类、原因及控制措施。根据项目进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分项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合理配置与之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及质量通病控制要求。

3.2.3采取有效的材料验收监管程序

材料是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合格的施工材料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通病控制的基础。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主要措施是制定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和材料各到工序的实施程序,并按既定程序实施。严格把好材料选用、进场、验收及检验关,确保进场使用的达到材料完全合格要求,是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2.4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采用的方法合理、先进、可靠、科学,将会大大促进项目质量的提高,反之则可能降低项目质量,给项目质量的提高造成重大障碍。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通病的防治可采取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措施。

(1)采取成熟的经济的合理的技术方案。经多方案比較,采用经济合理且技术成熟的方案,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达到控制施工质量通病的目标。

(2)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是保证项目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通常也是减少质量通病的重要保证。

(3)采用新的施工方式或措施,建议推行“首件制”。采用“首件制”质量控制方式,从项目施工的源头控制项目施工质量。这种方法提倡策划,要求每道工序实施前由策划而制作一件分项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首件成品,然后大面积依照施工的一种模式。

(4 )采用新科技辅助措施,如采取目前先进BIM技术,模拟工程施工,准确确认各施工设施的空间安排。据此,可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将特定空间的设施模块化制作模块化空间安装,这种方法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施工工序,更将现场制作的设施变成工厂化制作,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极大减少了质量通病的发生。

3.2.5改善特定环境有效措施

针对工程环境条件所涉及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工程作业、工程管理、工程周边等环境等环境条件加以认真分析,有针对性的在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方案、施工作业设计的编制中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策划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管理,改善环境条件,积极创造有利于保证项目质量的环境,也有效减少了质量通病发生的几率。

4.电气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电气质量通病的治理,是电气工程某分项工程或工序施工结束后对存在质量通病处理。目前,大部分质量通病的质量是在工程收尾阶段进行的措施,这也是工程质量的验收,对工程交工前的质量把关。对于质量通病治理的处理措施:在分项工程施工或某工序施工,可采用典型的PDCA管理方式进行对质量通病的治理;在工程收尾阶段或分项工程质量验收阶段,可采用质量通病检查表的方法,对质量通病进行治理。

5.结语

好的质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重视质量,不仅说在嘴上,重要的是在真抓实干的行动上。工程质量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甚至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不仅需要决策者的坚定质量信心,更需要所有参与人员较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并共同向着明确的质量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和治理同提高工程质量并行不悖,但防治和治理治理通病还需要工程各参与方提高认识,采用系统措施才能彻底消除。

参考文献

[1]《质量命门——企业质量管理的误区与对策》;杨兴文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9-01

[2]《质量管理学》龚益鸣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09-01

[3]《质量管理的55个关键细节》杨兴文\朱仕友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07-01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治理电气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探讨
浅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电气接地和电气安全的问题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