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节水

2015-10-21 17:25李先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节水绿色建筑

李先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产生背景与定义,然后介绍了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最后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水

一、前言

快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建筑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体系。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其能否正常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业的不断进步,能否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成为了广大研究人员关注的对象。

二、绿色建筑产生背景与定义

1、绿色建筑产生背景

。现代生态建筑思想的开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建筑界,许多学者著书阐述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从60年代起,已经有建筑师将生态学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覆土建筑、仿生建筑、自维持建筑、新陈代谢建筑等。这一阶段的绿色建筑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应用于建筑设计的生态学手段多为形式上的模仿,方法是片面和试探性的。

2、绿色建筑的定义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998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GreenBuildingChallenge98国际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在经济与环境两个问题中有效地利用仅有的资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改善生活的环境的建筑。从定义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使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我國近年绿色建筑案例

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从外形来看,零碳馆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除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植物,有助于减少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

三、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

1、技术上的研究

在对其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各个地区的气候问题,及在各种能源上的利用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因素我们要进行重点研究。

在能源利用率上,我们要根据其建筑结构节能效果上的不同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建筑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评估,以实际生活中建筑物一整年所消耗的能源比参考值低多少百分比为依据,同时参照相关概念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判断这些建筑应用于那些气候地区。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上进行评估是我们可以采取节水率的理念对其进行工作,所谓节水率就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措施充分节约水资源在整个项目用水中所占的比例,从意义上来说就是总节水率。对其在土地利用率上的问题进行评估有定性及定量两种方式,在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和指标,我们可以参照这些对其进行相关工作。

2、对评估技术进行简化的研究

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日后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提高人们的意识,研究人员对如何能使其工作更加简单化进行了研究。该技术以传统的评估体系为依据,以相关数据为主要评估指标进行工作。对于一般的评估指标而言又是简单易懂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加以判断,对于评估指标中一些重要因素,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出。

四、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策略

1、控制超压出流量

满足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用途要求而规定的,其配水出口在单位时间流出的水量称为额定流量,放出额定流量所需的最小静水压力称为最低工作压力。当给水配件前压力大于最低工作压力,给配件的出水量就会大于额定流量,超过额定流量的部分称为超压出流量。超压出流量为无效用水量,必将造成水的浪费。

建筑给水系统中合理设置减压装置是控制超压,减少超压出流的有效技术保障。常用减压装置有减压阀、减压孔板等,二者均可有效减压。如上海交大在学校浴室热水管道中加装孔径5mm的孔板后,节水约43%效果明显。

2、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许多高标准建筑中都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其运行过程中由于无效冷水量的存在,就造成水的浪费。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是指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为获得满足一定水温使用要求的热水,而被迫放掉的冷水。无效冷水因温度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浪费掉,选择合适的热水循环系统减少无效冷水量是热水供应系统重要节水途径。无效冷水量与热水循环系统选择、管道布置、保温等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节水效果。按热水管网设置循环管网的方式不同,有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之分。全循环也称支管循环,半循环又有立管循环和干管循环之分。

3、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水质二次污染是指供水企业生产的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在输送到用水点的过程中受到的水质污染。水厂供给的生活饮用水在输送至各用水点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受到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建筑供水系统不能安全供水,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同时还要用大量的水清洗被污染的供水系统,这就造成水的严重浪费。

(一)、水箱(水池)防污染措施

在住宅给谁方式中,设屋顶水箱的给水方式是最常见的,水箱(水池)可能因设计或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是建筑给水系统中最易产生水质污染的环节。设计水箱时应合理确定水箱容积避免容积过大,水停留时间过长,正确安排水箱内部结构,对称布置进出水管,消除水的滞留死角并采用无污染内壁材料。同时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水箱、泵房管理标准,按时清洁水箱。屋顶水箱的水质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虽有定时清洗、消毒水箱的规定,但由于管理的疏漏,难以保证饮水的水质,为确保居民的健康,宜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实践证明这对防止高层建筑的水质污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取消高位水箱

在建筑供水系统发生的水质二次污染事故中,由水箱造成的水质二次污染所占比例较大,取消高位水箱可有效减少二次污染的几率。上海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已经明确规定:多层住宅宜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方式;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方式,低区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中区和高区各采用一组变频调速泵供水。在有条件的地区,若能采用叠压供水取消贮水池,则可消除水池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

五、结束语

推广绿色建筑是当前我国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勤勉。绿色建筑给水设计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策略,不仅要节水省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更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中水利用减少排污量,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这对推广绿色建筑,实现低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住宅设计标准[M].上海:40-41

[2]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节水新技术与示范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85

[3]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徐至钧,赵尧钟.绿色建筑当前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2(4)

[5]杨豪中,王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节水绿色建筑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
节水必备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