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2015-10-21 17:25徐天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园林景观原则

徐天乐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成为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的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家园。本文对园林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概念;原则;方法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园林是融绘画、文学、雕塑、建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园林具有广泛和丰富的内容,园林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而是要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和净化的和谐统一,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其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谋求持续发展,以体现在功能,环境文化性,结构和布局,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协调发展,建成具有园林外貌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目标是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对土地以及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基础,尊重当地自然环境面貌,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相容,使植物、水体、土壤、地形、人造景观等要素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源输入与输出;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不仅要以生态学理论作为基础,还要从美学、社会、经济等角度加以综合考虑。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求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最低,并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美学、娱乐、休闲需要,为社会所接受,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不仅仅维持在塑造人工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日后对其的维护与管理,使其维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一般原则

1、最少干扰原则

景观设计是需要在一定的场地上从事的设计活动,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干扰,通过生态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干扰,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促进自然系统的能量、物质循环和利用,以实现增强生物的多样性。

2、尊重场地生态发展原则

自然本身存在着演变、更新变化规律,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可以通过自然的再生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再生或者恢复,并且有利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源和能源。维护自然系统的发展,增强自然场地自我恢复和维持能力,积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促进当代景观设计和生态理念的完美融合。

3、4R 原则

即遵循Reduce、Reuse、Recycle 及Renewable的原则。

(1)减少使用(Reduce)原则。减少使用各种资源及建筑材料、以及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

(2)再利用(Reuse)原则。在满足工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对现场基地原来景观构件再利用。

(3)再生(Recycle)原则。通过建立废弃物的回收系统,有效地利用回收资源与材料。其四是 Renewable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材料。

三、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1)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3、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4、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1)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结语: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一种具有人性化理念的设计,在保证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融合自然景观,以确保景观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閆 敏.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刍议[J].现代园艺,2011.

[2] 谷丽荣,许先升.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

[3] 杨仕涛.谈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4] 武大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园林规划与设计,2011.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园林景观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