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

2015-10-21 19:58马大为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房心衰胺碘酮

马大为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8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强心、利尿和扩充血管等治疗措施,观察组4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胺碘酮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有44例治疗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32例治疗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66.67%。经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对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4-01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用一种通俗的说法,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律失常[1]。但是这类患者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却比一般的房颤患者更加困难。这是因為这类患者会同时受到心力衰竭和心房纤颤的双重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加速病情的恶化。所以在对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既要预防患者的心力衰竭,又要预防因药物导致的心律不齐[2]。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所以我院将胺碘酮作为最佳的治疗药物,并且在临床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年龄为(65.3±8.6)岁,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为(11.2±3.4)年。从患者的心功能来说,Ⅱ级的有10例,Ⅲ级的12例,Ⅳ级26例。从患者最原始的发病情况来看,有1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例心脏外伤患者。观察组共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64.5±6.7)岁,病程为1.5-17年,平均病程为(11.3±2.9)年。从患者的心功能来说,Ⅱ级的有8例,Ⅲ级的15例,Ⅳ级25例。从患者最原始的发病情况来看,有1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心脏外伤患者。两组96例患者都没有洋地黄和胺碘酮的禁忌症,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等级和原始病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强心、利尿和扩充血管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胺碘酮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胺碘酮的具体用药方法为一天3次,每次0.2克。连续服用10天之后,改为一天2次,每次给药的剂量不变,仍为0.2克每次。这种服用方法服用7天之后,再改为一天一次,每次服用的剂量则为0.1-0.2克每次。按照此种服用方法继续服用一个月之后,对患者的心功能的等级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3]进行检测,如果患者的心功能可以恢复到Ⅰ级以上,那么就能认定为治疗有效;反之患者的心功能等级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下降,那么治疗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有44例治疗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48例患者中有32例治疗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66.67%。经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要想对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就必须从它的发病机制出发,将控制患者的心室率作为主要的目标。同时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的病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进一步恶化[4]。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恢复患者的心律,避免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恶化,提升患者的死亡率。

胺碘酮属于Ⅲ级房子心律失常药物的范畴,同时又具备了Ⅰ级、Ⅱ级和Ⅳ级药物的功能,所以在对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已经被作为首选药物。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而且还是唯一一种没有显著负性心肌作用的抗心律时常的药物[4]。胺碘酮的抗心律时常的主要原理就是,有效控制钾离子的流失。同时,胺碘酮还能对铜离子的内流和β-受体的作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胺碘酮对于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具有很好的复律和控制心室率的效果。

综上所述,观察组的48例患者在常规的强心、利尿和扩充血管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胺碘酮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使治疗的有效率从原来的66.67%上升到了91.67%。这结果表明,使用胺碘酮对慢性心衰并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竹青.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23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05:197-198

[2]罗先润,李朝辉,薛迪中,等.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02:120-121

[3]孙鸽,邵明杰.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应用胺碘酮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35:189

[4]肖乐飞.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新发心房纤颤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07:91-92

猜你喜欢
心房心衰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在远方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山西省心衰中心联盟在并成立
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