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常见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8郎静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稳心颗粒心律失常

郎静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 30 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未加用稳心颗粒。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关键词】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离子通道 调节作用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32-02

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等组成。正常的心率产生是由窦房结形成冲动经过结间束、心房肌传导到房室结,经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等,最后使全部心肌几乎同时被激动完成一次心动周期。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脏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心律失常在正常人中也可见到,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表现,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心血管疾病发生,突然发病可致患者猝死。我院采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1 月—2013 年 1 月于我院就诊的 30 例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典型的心律失常表现,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15 例,其中男 9 例,年龄 45 岁 ~60 岁,平均年龄(53±1.43)岁,病程 2.5 年 ~4 年,平均病程(2.5±0.32)年;女 6 例,年龄 44 岁 ~61 岁,平均年龄(58±2.01)岁,病程 2.5 年 ~4 年,平均病程(3±0.65)年。治疗组30 例,其中男 8 例,年龄 44 岁 ~63 岁,平均年龄(58±2.19)岁,病程 2.5 年 ~4 年,平均病程(3±0.25)年;女 7 例,年龄 54 岁 ~61 岁,平均年龄(56±1.98)岁,病程 1.5 年 ~3.5 年,平均病程(3±0.76)年。房性期前收缩 10 例,室性期前收缩 8 例,高血压病 4 例,冠心病 6 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心悸、晕厥、心绞痛等症状;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提前出现的变异的 P 波,P-R 间期 >0.12 s,提早出现的 QRS 波形态正常,或提前发生的 QRS 波群,时限>0.12s,宽大畸形,ST段和 T波方向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2 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扩血管、保护胃黏膜、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1 袋 / 次,3 次 /d;对照组未加用稳心颗粒。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悸、晕厥、心绞痛等症状消失,听诊心律整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有效:心悸、晕厥、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听诊心律仍有不齐,心电图示心律失常仍然存在。

无效:心悸、晕厥、心绞痛等症状无缓解,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无改善。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 15 例患者中显效为 8 例,有效为6 例,无效为1 例,总有效率为 93%;对照组中显效为 7 例,有效为 5 例,无效为 3例,总有效率为 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0.05)。

由上述结果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心脏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等疾病均多发。心脏的传导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冲动经过心房肌内的通道传导,形成心动周期。当心脏的激动不是来自窦房结而是来自窦房结以外的部位,或者是心脏冲动的传导不经过正常的途径,就会产生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均属于冲动起源异常产生的,在心律加快时出现的早搏通常可以选用抑制心律的药物,但伴有心律减慢的心律失常如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则会加重病情起到反作用。

稳心颗粒是纯中药制剂,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和琥珀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党参、三七、黄精能够起到促进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的作用,对心肌缺血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降低儿茶酚胺的兴奋性,从而减慢心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党参具有抗氧化、促进造血、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而黄精的主要成分黄精多糖含有的 11 种氨基酸,能够起到改善冠脉血供,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甘松提取物使钠电流和 L 钙电流 I-V 曲线上移,但是不改变其激活电位、电位峰值和反转电位;减慢钠通道灭活后恢复过程及抑制钙通道激活过程,所以具有Ⅰ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物作用基础。

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中的起效机制是其可以使心肌细胞膜的钾外流,而同时又可以抑制过度的钠内流;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冠脉的血流,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提高心输出量,达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穩心颗粒不仅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心房细胞膜钾电流、钙电流的作用,还可以显著减轻 AngⅡ 诱导的正常人心房细胞及房颤心房肌细胞内 Ca2+超载。所以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机制主要是通过对钾、钠、钙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

稳心颗粒在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同时,不增加跨壁离散度(TDR),反而能够使得 TDR 缩短,所以稳心颗粒的安全性可靠,不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

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有效率,还可以减少复发率,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书超.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 160 例临床分析[J].临床探讨,2009,47(27):165-166.

[2] 唐其柱.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2):267.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稳心颗粒心律失常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差异与员工关系影响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可行性探析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片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私企员工工作不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稳心颗粒合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