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数学教学的理性回归

2015-10-21 16:35俞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以生为本数学教学

俞军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更是大势所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在学生需要时给予点拨,不断构建真正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 理性回归 适时点拨 提升人格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30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以生为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情感、智慧与体验,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以“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构建生本课堂的一些感悟。

教学片断:

师:我从一堆铅笔中随手抓一把,能抓住几支铅笔呢?请你猜猜看。

生1:13支。

生2:16支。

生3:17支。

……

师:猜得对不对,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数一数。(师将数出的结果“15”板书在黑板上)

师:你能不能用小棒来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出是15支铅笔?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并用小棒代替铅笔试着摆一摆。(生操作,师巡视,然后交流反馈)

生4: ■ / / / / /

生5: / / / / / / / / / / / / / / /

生6: / / / / / / / / / / / / / / /

……

师:这几种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很容易看出一共有15支铅笔?

生7:第1种,因为左边有1捆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

师:一捆代表几根小棒呢?

生:十根。

师:也就是看到一捆小棒就想到了10根,是吗?

生:是的。

师:老师觉得第2、第3种方法也蛮有道理的,谁来说说理由?(生答略)

师: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呢?

……

感悟:

1.以生为本,在学生需要时给予点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拨者,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上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合作的过程,是学生操作、体验、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满足自身学习需要的过程。在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十几的组成,即教师先抓一把铅笔,让学生猜猜有几支,再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来验证,大多数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深刻地体会到这是很难猜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你能不能用小棒来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出是15支铅笔?”这一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学生出现了很多对认识十几非常有用的信息,为学生有效建构新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以生为本,在师生认同中提升人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要承认和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想法,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各种摆法都板书在了黑板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享受到操作、发现的快乐,促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很好的维持。从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努力构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并通过肢体语言的评价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创建宽松、活跃、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毋庸置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好公民,而不是培养所谓的人才;考试成绩只是学生发展中的一个副产品,而不是首要目标。所以,生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课堂;应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成为高效率学习的课堂;更应让学生挥洒天性、张扬个性,成为弘扬生命成长的课堂。总之,构建真正的生本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施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中,方能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出路。

(责编 蓝 天)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以生为本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