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

2015-10-21 16:53金建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写生美术教学

金建丰

[摘 要]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写生教学,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默画教学,强化学生的观察品质;通过日记画,让学生形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关键词]美术教学 观察品质 写生 默画 日记画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61

不管是基础绘画,还是美术创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寻找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即视知觉,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仔细察看,了解自然物象的质量、构造、特征、明暗、色彩等因素的一种认识过程。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观察,艺术地观察是一个复杂的领悟过程,是对视觉信息的反映和处理方式。只有观察到了的事物,才能理解它,领悟它,才会发掘隐藏在其中的美。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来自良好的、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掌握,否则,就不可能科学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先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因为想要充分认识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首先要从观察入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学生的观察品质的特点。第一,观察目的性较低。观察的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他们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观察任务,即使在完成老师的任务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第二,观察事物没有系统,常常是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第三,观察事物常常笼统、模糊、不细心、不全面,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者个别颜色。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写生教学、默画教学和学生日记画三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

一、通过写生教学,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是写生。

1.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写生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实物进行作画。它要求学生能逐渐找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部分,帮助学生构成清楚明晰的形象概念,即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然而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因此,目的性是观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如果目的不明确,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得不到培养,反而养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的懒散作风和不良习惯。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预定的目标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

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一定要按照观察的目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观察要求,让学生理解、明白老师的要求,然后进行实际观察与绘画。例如,在《各种各样的树》一课当中,要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树,可以通过表(一),让学生明白任务就是要分别观察这三种树叶的形状并将它们画在表格右边相应的格子里。

2.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

观察要有顺序,客观事物的存在,无论静的、动的,都有它的“序”。以静物说,空间上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时间上有发展的过程等,观察时要观察出“序”来。

在写生教学中可以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可以使观察全面、细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观察对象。如《神气的大公鸡》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或者实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雄鸡是由鸡头、脖子、身躯、下肢和尾巴组成的,让学生在三分钟内画好雄鸡的形,如图(一),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鸡头上的红色的鸡冠,尖尖的嘴,圆而小的眼睛,鼻孔长在嘴的上部;脖子细长,全身披着各种颜色的羽毛,有一对翅膀和高高翘起的尾巴;下肢有两条细腿,各四爪,无蹼,如图(二)。最后,让学生整体观察雄鸡的神态,体会并表现它的神气。

3.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观察的周密、细致、深刻是观察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只有精细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差别。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精细的观察要有正确的思维作指导。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就能观察深刻。例如,对同一样事物,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角度的观察任务,如表(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桂花树叶。

除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间观察。如《各种各样的树》一课,可以让学生就同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观察写生。当然这个时间跨度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不同季节的树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再如,四年级的学生画同学的后脑勺,大部分同学都不能深刻全面地观察,特别是对短头发男生的后脑勺的观察,刚开始大家画的大多是图(三),他们只看到后脑勺全是短短的黑黑的头发,却没有观察到头发的生长方向和生长规律。通过分析头发的生长方向和规律,引导学生深刻、全面观察之后,他们的画面生动、逼真了许多,如图(四)。

4.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看、画、思考的习惯

写生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思考。思考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比较思考的目标就是发现。比如鉴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形状、空间、左右前后和远近距离等不同位置的形体、明暗、色彩的变化关系,把主观的视觉印像与客观的实物形象进行反复比较,把画在画面上的图像或制作的工艺造型与模仿的对象进行反复的比较,在反复比较中摆脱主观的、片面的成见,纠正错觉,提高观察认识的能力。好多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如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等基础理论知识,都可能在比较思考中发现。

美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法都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视觉直观地认知规律性知识。它们一方面能够直接看到,另一方面又经常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变幻。所以,美术的所有知识都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和知识的模糊性的特点。针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这一特点,写生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认知教育的作用之外,还要在观察写生作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规律性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智能。

二、通过默画教学,强化学生的观察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训练的学生,他们在面对实物时都能够比较自如地表现物体。但只要离开实物,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平时看起来很熟悉的东西,如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书包,一旦要求他们凭记忆将它画下来的时候,他们就都觉得书包一下子变得非常陌生了。有句话叫做“熟视无睹”,它很好地概括了我们平时观察中的浮光掠影和漫不经心。在美术课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这样的东西我画不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例如,画家画人物,他是静观默想,烂熟于心,然后凝神默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单独的模特儿。”从鲁迅先生对中国画家的这段总结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学生脑海中储存的图像信息太少,所以在绘画训练中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默画练习,让学生在以后的观察中更加深入细致,更具目的性,并且通过反复练习记住东西的形象特征,丰富他们脑海中的图像信息。

如默画一个福娃,可先把福娃图(五)给学生传阅,然后藏起来,每个学生观察福娃的时间大概只有20到30秒。这时候,学生都觉得刚才还没有看仔细,不知道怎么画。教师可鼓励他们大胆下笔,闭上眼睛想想脑子当中留下的印象。在他们确实觉得很困难的时候,可以拿出福娃让他们将自己的画和实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对的地方和前面没注意的地方,再给予两分钟左右的比较和默记时间,最后藏起福娃让学生继续修改自己的画。

三、通过日记画,让学生形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天边的云、窗外的景、路旁的树、水中的倒影,所有这些美的景色、美的事物、美好的感情,都可以让学生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但是日记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对这种生活化的学习形式,学生的毅力如果没有持久性,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例如,一年级的李紫怡刚开始画的日记画图(六)内容非常简单,绘画时间也很短,往往不能深入。跟家长沟通之后,家长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跟孩子强调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在超市里,家长引导孩子观察超市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超市里有些什么。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李紫怡同学进步很大,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的、激动的事情,画面也变得生动起来,有意思多了。图(七)是李紫怡同学最近画的《爸爸带我逛超市》。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就等于有了一双独特的眼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写生美术教学
浅议中学美术引入室外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