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助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2015-10-22 22:59张永军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张永军 张静

关于如何推进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总书记明确提出五项具体措施:一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二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三要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四要积极落实改革举措;五要夯实管党治党基础。

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困难和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陕甘宁部分市县区,希望从各位领导的答复中了解陕甘宁,了解陕甘宁惠及千万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

精准扶贫 啥是关键

克服扶持政策合力不足、资金投入分散、精准发力面过宽

西部大开发: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中有哪些难度?关键又是啥?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黄承伟:

扶贫标准尽管只用人均收入来衡量,但贫困人口的脱贫是其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兜底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克服目前扶持政策供给合力不足、资金投入分散、精准发力面过宽等问题和困难。

一是责任落实问题。贫困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减贫目标不可能依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够实现。贫困人口的减少是政府、市场、社会协同作用的结果。二是对象识别问题。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建档立卡的成果,把今年计划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明确到具体村、具体户、具体人。三是分类扶持问题。贫困人口是由不同类型人群构成的。应该制定不同类型的脱贫实施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四是资金投入问题。一方面,专项扶贫资金、行业的项目资金、社会扶贫投入都要精准到户、到人。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确保脱贫实施方案对资金政策投入的需求。应以脱贫人口需求为导向,各方资源综合精准发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贫困人口脱贫要依靠其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依靠这些人口所在村内生发展动力形成与发展。因此,需要实施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三农”政策,特别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形成内外结合的扶贫脱贫动力。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

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做好新形势下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那么,何谓精准扶贫?我认为一是“扶贫目标要精准”,具体讲,就是确保到2017年实现延安市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在三年巩固的基础上,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扶贫对象要精准”,要实事求是地甄别贫困人口,一家一户建档立卡,实行定向扶持、跟踪监测、动态管理;三是“扶贫措施要精准”,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务必保证所采取的扶贫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资源力量投入要精准”,就是要捆绑资金、项目和工作力量,同向发力,合力攻坚;五是“扶贫考核要精准”,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细化内容,考核到贫困户、到包扶责任人,要增加权重,以最严格的考核促进扶贫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关于精准扶贫需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强化集约效应,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其中,对于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基本不具备脱贫条件的村子,要坚决搬迁,彻底拔掉“穷根”。但另一方面,我们从现在起,尤其要做好扶贫精准到户的工作,对每个贫困户都要摸清底子,登记造册,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明确制定帮扶措施,突出精、细、实,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局部的“量变”实现全局的“质变”。

第二,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我们不仅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等为贫困地区“输血”,更要着眼长远,以实现贫困人群稳定增收为目标,努力在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要大力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夯实脱贫致富基础;要加大农民转移就业,通过组织农民外出务工、迁入城镇或在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要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两后生”的免费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我谋生、创业、就业能力;要重视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信心,勤劳致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脱贫。

第三,正确处理“富县”与“富民”的关系。就延安市而言,如何正确处理富县与富民的关系,对于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很现实而至关重要的问题。北部“县富民穷”的县,一定要转变政绩观,在努力实现发展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舍得投入,切实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向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发展上,努力让广大贫困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南部“县穷民富”的县,则要在抓好经济稳增长、增后劲的同时,尤其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于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上。我们一定要明白,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最大的政绩。

第四,正确处理促进脱贫致富与社会保障兜底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托底。要对全市的贫困人口进行全面地排查核实,凡够条件纳入城乡低保的,要全部纳入,确保应保尽保。对于“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对象)、五倮户、鳏寡孤独、残疾人员等要做到全部供养,确保这部分弱势群体衣食无忧。

第五,正确处理农村扶贫与城镇扶贫的关系。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但并不是说城镇扶贫工作就不重要。目前,延安市城镇仍有不少困难群体,而且其中不少群众的贫困程度之深、脱贫难度之大远甚于农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实现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点。我们要在进一步完善城镇贫困群众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重点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要增强其就业能力,提供更多的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让这部分群众摆脱贫困、有尊严地生活。

精准脱贫 怎样落实

告别“撒胡椒面儿”,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

西部大开发: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途径?哪些措施?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局长牛永红: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近年扶贫攻坚,全市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贫困人口从44.7万人下降到20.52万人,累计有24.18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8.97%下降到13.2%,年均降幅5.26%。

目前最需要克服的难题是,如何让有限的扶贫资金惠及更多的贫困百姓,如何整合项目资金,让现有的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使扶贫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省要求延安要勇担重任,扶真贫、真扶贫、拔穷根,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为实现目标,延安市将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以精准扶贫为主线,重点实施以下几大举措。

首先是继续全力做好避灾移民搬迁扶贫。按照《延安市扶贫避灾移民搬迁规划(2014-2018年)》和《延安市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实施办法》,围绕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坚持70%以上搬迁群众向市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安置,其他搬迁群众结合美丽乡村、产业园区、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建设等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就近或就地集中安置,全力推进房屋主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后续管理“一体六配套”建设,2015年至2018年实施搬迁19.1万户、66.86万人(其中:农村13.8万户、49.2万人)。

第二,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力度。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协会、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作用,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业、棚栽业、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为每个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都要配套建设产业园区,保证搬迁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在园区就业;对未搬迁的贫困村依托不同资源优势,重点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到2017年,确保全市贫困户每户都有致富产业。

第三,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力度。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行业部门负责水电路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组到户”问题,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除撤并、自然消亡、整体搬迁的贫困村外,对保留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县区政府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彻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第四,深抓能力扶贫。整合扶贫、人社、教育、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扶贫部门确定对象、职业院校负责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工作机制,对贫困“两后生”和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开展3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建立大中专学生创业基地,确保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创业有渠道、就业有保障。

第五,坚持救助兜底扶贫工作。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对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实现救助全覆盖,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及时提供应急救助;对因临时性、紧迫性、突发性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给予临时救助。对五保、鳏寡孤独、老龄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低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和发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方式,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

第六,深入开展包村联户扶贫。深入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扎实做好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在原有477个工作队的基础上,由县区为剩余的514个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实现全市99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建立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至少包扶2户贫困户,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至少包扶1户贫困户,剩余的贫困户由县区党委、政府动员有包扶能力的党员干部职工包扶,一包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榆林市扶贫办主任郝海东:2011年时,榆林市12个县区中定边县为国定贫困县,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7个县属国家吕梁片区县,靖边、定边属于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有贫困村1074个,贫困人口达87.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9%。截至2014年底,榆林还有在册贫困人口48.77万人,扶贫压力巨大。

在巨大的扶贫压力面前,榆林市在主抓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的同时,大力实施振兴南部战略,全面确立了省市扶持、北部县对口帮扶、企业援助、人才支持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工业项目建设。几年来,累计实施振南项目184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给南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多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落实定点帮扶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5.84亿元;安排1120个企业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投入资金2.95亿元,参扶企业和帮扶贫困村数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三农”和公益事业,神木民营企业捐资30亿元设立了慈善基金,府谷民营企业捐资10多亿元支持学校、医院等建设,形成了民营企业回报社会的“榆林现象”。

延川县委书记刘景堂:

延川县目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较小,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十分短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产业开发还处于成长期,且前期投入较大,短期内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群众普遍缺乏致富能力,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较多,其中特困人口集中在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生存生产条件差。

所以。延川县脱贫致富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加快镇村综合改革,重点抓好产业开发,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强“一城两镇七社区”建设,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同时配套产业,稳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能“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二是要突出产业扶贫,着力实施“1225”工程,让群众通过1座大棚、2亩苹果、2亩基本农田、5亩红枣增收致富。三是要深入推进“千名领导包扶、万名党员联户”活动,进一步夯实包村联户责任,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机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贫项目和资金,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确保扶贫开发顺利推进。五是广泛动员各企业和县内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困,努力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宝塔区区委书记严汉平:

宝塔区2012年划为省级连片特困区,属黄河沿岸土石山片区。截至2014年底,按照2500元省定贫困标准,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8514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11200人,净减47314人,减少率80.8%。

宝塔区在扶贫搬迁方面,借助延安新区发展的平台,提出了移民搬迁进城、进镇、进新型社区的“三进”模式,同时在搬迁安置点建设上提出了全面推进房屋主体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后续管理机制配套“一体六配套”的扶贫机制。

按照“总体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结对帮扶”的思路,以扶持产业为重点,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户为单位,以村为单元,一户一法,一村一策,完善帮扶规划,分类施策,分批推进。结合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对确定的164个贫困村,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产业发展标准,实现精准扶贫。

富县县委书记冯振东:

农业生产普遍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始终是制约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就拿集体林权来说,集体林权可以抵押贷款,但只有极少数农民拥有集体林权,大多数农民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结合县情实际及林权确权登记政策,2014年富县率先在全国推行的基本农田经济林(苹果园)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同时确定合作社为贷款集中使用的主体,创新了农业融资发展的新模式,搭建了合作社与农民抱团发展的新路径,使农民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本”,解决了群众贷款抵押物的问题。

这项政策的出台步履维艰,涉及林业、农业、金融等多部门,大家都有顾虑,但是走出这一步却盘活了农业发展的全盘棋。农民、合作社、银行都高兴,农民手里的果树变成了活资源,贷款又多了一个渠道;银行将农民最值钱的果树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也很放心;合作社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集中使用,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对全县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旬邑县人民政府县长高玉峰:

旬邑是革命老区、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5.24万人。

精准识别的目的就为精准扶贫,那么在精准扶贫中的各项措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就需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更要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积极寻求良策,拓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渠道和力度;还得整合所有资源,协调各方关系,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途径;特别是要让广大干部能深入基层,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全力以赴。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一是要立足现状,科学规划。将经济、文化、生态协调统一,要确保扶贫项目效益的长远化、最大化。二是要整合资金,强力推进。坚持把涉农部门资金、社会各界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各方面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要体现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效果。三是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考核。所有建设项目在尊重群众意愿,扩大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由镇村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并参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工作,对不符合建设标准的,或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的,坚决不予审核通过,保障群众利益。

长武县人民政府县长温志刚:

长武县是陕西省的西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国家级贫困县,属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也是革命老区县。全县辖9镇160个行政村,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总人口18万。2014年,全县共实现稳定脱贫2500户8599人,占市上下达任务8500人的100.7%,返贫率控制在了8%以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武县将牢固树立“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扶贫开发理念,将改革创新扶贫开发领导机制、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干部包抓机制、项目到户实施机制、特困群众“越线”增收机制和贫困户信息监测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九大到户扶贫方略,力争到2019年末,全面完成全县98个贫困村1.42万户4.35万人的脱贫“摘帽”总目标。

方略一:实施移民扶贫“挪穷窝”法。对于居住在滑坡险段、河道控制区、煤矿沉陷区和偏远贫困村的贫困户,继续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在搬迁安置上,严格按照房屋主体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后续管理机制配套的“一体六配套”模式进行规划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方略二:实施教育扶贫“断穷根”法。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贫困户子女都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学到致富本领,不让贫困代际相传。

方略三:实施扶持钱物“帮创业”法。利用中省下达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各贫困村贫困户规模,每村至少安排6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直接用于扶持特困群众。要求各驻村工作队会同镇村干部,与贫困户一起共同分析各户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量身定制扶贫措施。

方略四:实施开发岗位“促就业”法。针对因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工矿企业建设等原因失去土地的贫困户,坚持多方联系,主动协调,通过争取用地单位设立公益性岗位和“爱心岗位”等办法,帮助失地群众增加收入。对于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其就近到企业自谋职业,通过从事产品初级加工或消费品生产供应等基础性岗位工作,多方增加收入。

方略五:实施动员入社“传帮带”法。对村内或邻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采取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帮助贫困户搭帮脱贫,使他们在集体力量的带动下,转变观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自主创业,脱离贫困。

方略六:实施流转土地“增收入”法。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靠近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庄、经营大户的贫困户,考虑适当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货性收入,另一方面把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园区从事生产作务,获取劳务收入。

方略七:实施婚丧事宜简办“减负担”法。高度重视因“高价彩礼”或大操大办婚丧事宜致贫、返贫问题。一方面由镇村党政组织及包扶部门及时制止“高价彩礼”,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买卖婚姻”行为。另一方面,在各贫困村成立红白事宜理事会,帮助贫困户节俭办理红白事。提倡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文明节俭方式,革除陋习,切实减轻贫困户在办理红白事宜及“随礼”中产生的负担。

方略八:实施大病救助“保健康”法。对于因重大疾病或无第三方责任事故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及时为其办理“新农合”报销及民政大病救助手续,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同时,坚持从精神上多进行劝慰和鼓励,引导支持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视生活困难,增强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略九:实施政府兜底“总包揽”法。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由政府进行兜底性帮扶,通过落实低保、五保、新农保、高龄补贴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对无子女的鳏寡孤独老人,及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对因天灾人祸致贫或返贫的贫困群众,采取自然灾害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真贫假贫 如何辨别

程序、方法要公平、公开,建立扶贫信息管理系统

西部大开发:在建档立卡的动态更新过程中,如何鉴别出真贫,不让有限的扶贫资源被错配?

陕西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

在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更新过程中,要确保识别的精准度,抓好以下关键环节:一是标准、程序、方法要公平、公开、透明;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引导、指导作用;三是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坚持村民申请、村评议公示、乡审核再公示、县审核最后公告的“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户识别程序;四是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把贫困识别精准率作为扶贫开发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五是要尽快建成并运行全国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贫困退出的标准和办法。

旬邑县人民政府县长高玉峰:

为了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完善帮扶措施,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就要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目前,旬邑县已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规模分解、对象核实工作,完成了对贫困户公示公告和贫困村的规模分解工作,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24万人。

在识别贫困人口工作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一是坚持数据采集到村到户,评议公示到村到户,措施完善到村到户,跟踪监测到村到户四个到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坚持识别规模与已建档立卡规模相衔接,调查指标与国家的建档立卡内容相衔接,帮扶措施与各部门帮扶责任相衔接,填报内容与旬邑县数据管理规范相衔接四个衔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坚持实现确定新标准下的全县扶贫开发对象名单。完善新指标下的全县扶贫对象基础信息,健全新要求下的全县扶贫对象帮扶机制,建立新平台下的全县扶贫对象信息专网四个目标,把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做扎实。

目前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为:贫困户识别执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10年2500元不变价)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同时,识别出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按照陕西省2013年底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全省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5.1%,一倍为30.2%)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03元,60%为3901.8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

识别规模:按照省市的通知精神,建档立卡工作的规模按照国家标准1.61万户4.92万人和省级标准2.05万户6.27万人的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总量不能变;115个贫困村中派驻工作队不能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镇村对这些贫困村要按照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化发育水平由低到高排序,而后进行确定。先确定出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的数量,其次再确定国家标准与省级扶贫标准之间的贫困人口的数量。整个操作过程,各镇村要把握30.2%的贫困发生率以上和2875元的省定贫困线以下两个硬指标不能突破,所有的工作都要在这两个前提下有效完成。在具体选村选户定人的过程中,可根据家庭成员结构、劳动力、产业分布、房屋建筑面积和质量、农用机具的数量、耕地面积等,作为衡量贫困户贫困程度排序的尺度,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达到便于操作,实在管用,群众满意的效果。

长武县人民政府县长温志刚:

近年来。长武县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特困群众“越线”增收为突破口。探索形成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

如何精准识别呢?从2013年开始,长武县组织122个县直部门(单位)1050名干部组成160个调研组,对全县160个行政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摸底。为了确保识别质量,长武县按照“一高一低一无”(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标准识别贫困村,全县共识别贫困村98个。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创新推出“842配方”识别贫困户工作法。“8”,即在县城或集镇有房的、家庭有小轿车或工程机械的、现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家庭成员是企业主的、法定赡养人有能力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被司法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长期在外人户分离等八类情况,不能确认为贫困户;“4”,即民政部门认定为低保户或五保户的、主要劳力有3级以上残疾的、居住危房且无力修缮的、因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疾病致贫等四类情况,必须纳入贫困户;“2”,即属于人均收入在2875元以下的计生双女户家庭、残疾人家庭等两类情况的,优先纳入贫困户。2014年,长武县为识别出的1.42万户4.3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微机联网管理,逐一标识家庭基本现状、贫困原因、项目需求等,实现了分级负责数据采集、规范程序评议公示、因地制宜措施完善、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四个到户”。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隐形贫困人口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