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成效与缺失*

2015-10-22 08:03王小会
图书馆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知识库资源共享

王小会

(海南大学图书馆 海南 海口 570228)

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成效与缺失*

王小会

(海南大学图书馆 海南 海口 570228)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主要通过协调采购、网络联机编目、馆际互借、机构知识库等几个方面推进其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在电子期刊联盟采购、外文纸本期刊协调采购、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非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及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其发展也受政府统一规划与实施、日本现行法规体系及当今日本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制约。

资源共享体系 图书馆联盟 日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大学图书馆联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举措就是逐年消减对大学图书馆的投入。在上述双重因素的影响与驱动下,日本大学图书馆启动了资源共享体系——图书馆联盟建设,力求通过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使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8所国立大学图书馆之一的九州大学图书馆是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重要成员单位。本文拟以该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就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成效与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九州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在政府职能机构的统一规划与组织协调下,九州大学图书馆主要通过协调采购、网络联机编目、馆际互借、机构知识库等几个方面推进其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1外文期刊(纸质)生物医学学科中心馆

从1977年至1987年,日本文部省先后确立了9所国立大学附属图书馆作为外文期刊中心馆,分别收集医学、生物、理工农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国外期刊,面向全国提供查询并开展免费文献复印传递服务。这就是日本特有的“外国杂志中心的分担收集模式”。这一模式在日本大学图书馆纸本期刊共建共享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故而延续至今。而九州大学图书馆是第一批被指定的外文生物医学学科期刊中心馆(1977年)。该馆成立伊始就承担着生物医学外文纸本期刊的订购任务。由于出版物价格变动的影响,自1990年所订外文期刊数量达到峰值(1 000种)后逐渐呈下降趋势;1999年,其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订数下降为530余种[1]。此后,该类杂志订数仍呈递减趋势,基本维持在400种左右[1]。与此同时,根据外文生物医学期刊中心馆的职责,九州大学图书馆承担着为其他大学读者提供生物医学类期刊论文(复印件)的文献传递义务。这项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并取得了可观的服务效益。

1.2NACSIS联机目录与馆际互借系统成员馆

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来说,联机目录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NACSIS(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是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的简称。该中心最初是一个连接全国大学图书馆的联机编目系统。如今,该系统已与其他公共图书馆、海外机构及OCLC馆际互借系统连接,基本实现了与大学图书馆、区域内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及海外合作者的资源共享,从而使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简称NII)馆际互借服务从全国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九州大学图书馆通过NACSIS联机目录系统加入到了全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其既是联机目录系统成员馆,也是馆际互借系统成员馆。截至2015年3月31日,九州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为:日文图书2 388 914册,外文图书1 821 936册;日文杂志52 745种,外文杂志38 547种[2]。借助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该馆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在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等各种层级的共建共享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3日本机构知识库建设的领军者

2008年4月,日本九州大学启动了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简称IR)建设工作。该机构知识库主要收集、发布学校内部刊物及课题报告等。通过几年努力,该机构知识库数据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IR有18 550篇成果,其中学术论文1 872篇,学位论文170篇,纪要论文13 293篇,会议论文1 025件,研究报告723篇,其他1 467篇[3]。而到2014年6月,该机构知识库的记录已增至20 896条[3]。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该机构知识库在全球约2 000个机构知识库中排序第76位,在日本大学构知识库建设中处于领军地位[4]。

以上3个项目是九州大学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的代表性项目。正是由于这些项目的有效推进,九州大学图书馆在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 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成效

总体上讲,在政府机构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之下,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其优势项目颇具特色,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

2.1电子期刊联盟采购

长期以来,电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使日本各大学图书馆面临很大压力,故相继组建了若干电子资源采购联盟,但效果不尽如人意。2011年,为了扭转大学图书馆在与数据商谈判中的弱势地位,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采购联盟与公私立大学图书馆采购联盟联手组建了日本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联盟,其办事机构设在NII。该联盟的成立使日本大学图书馆拥有政府职能机构指导下的一体化操作电子资源联合采购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大学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购谈判中的话语权。

2.2外文纸本期刊协调采购

为了一体化推进外文纸本期刊的协调采购,日本文部省组建了直属于该部的外国期刊中心。该中心的职责主要是外文期刊协调采购(分担收集),其业务工作及经费预算均在文部省统一领导下进行。1977年,该中心开始启动下属学科中心馆的建设工作。直至1987年,最终确立9个国立大学附属图书馆为外文专业期刊中心馆。具体如下[5]:

(1)医学·生物学中心,包括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生命科学图书馆、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医学分馆、九州大学附属图书馆医学图书馆;

(2)理工中心,包括东京工业大学附属图书馆、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3)农学中心,包括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图书馆、鹿儿岛大学附属图书馆;

(4)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包括一桥大学附属图书馆、神户大学社会科学系图书馆。

上述学科中心馆承担协调采购及后续共享服务职责。近30年的运行实践表明:这一制度设计是成功的,其投入/服务成效之比相当可观,因而保障了该项目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2.3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

返还式馆际互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而九州大学乃至于日本大学图书馆的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得益于良好的软环境支持。首先,NII发布相关政策文件,确保参与各方能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以方便用户利用。此举有效地打破了行业壁垒造成的信息沟壑,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图书、期刊的联合编目。正因为有这么一个数据完整、更新及时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系统作为其环境支撑,使日本大学图书馆能够与国内外各类图书馆有效开展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的合作。有数据表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九州大学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的馆际互借服务量为借出2 041册、借入1 566册[2]。显而易见,就一所大学图书馆而言,此项服务的成效还是甚为可观的。

2.4非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

2.4.1印本文献传递

非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或纸质文献传递服务,可以视为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与服务的重要成果。从表1可知,九州大学图书馆基于各馆分担收集外文期刊前提下产生的复印件传递服务是很有成效的。2013至2014年复印传递文献共计27 355件,其中借入19 435件,借出7 920件[7]。其服务成效之高,值得称道。

2.4.2电子文献传递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大学图书馆有关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机制却不尽如人意。日本现行法规规制下的行业组织相关政策规定基本禁止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2004年7月1日,国公私立大学图书馆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大学图书馆间合作中涉及文献复制的指导意见》对文献传递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一,通过纸本文献复印后邮寄或通过电子文献打印后邮寄;其二,如果通过传真、网络等通讯手段传递电子文献,必须由申请馆馆员打印出纸本文献,申请人本人带证件到馆领取[8]。这一政策系图书馆针对电子期刊提供服务及使用电子通信等手段进行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政策依据。显然,此类政策规约导致用户无法在终端得到所需电子文献,故对其服务成效的影响是显见的。而电子文献传递是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共享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表1 外国杂志中心馆提供文献复印件数一览表(2003—2013年)[6]

2.5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日本机构知识库建设发端于2005年,通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

近年来,日本政府机构颁布了推进以开放获取(OA)及机构知识库(IR)为主要形式的文献资源电子化进程的政策文件。2013年4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发布其开放获取政策。该机构是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交流的中央管理机关,也是日本全国科技科研经费的主要资助机构。其开放获取政策要求“凡受到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助的日本科研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后,一年内必须免费公开其原文内容”[9]。这项政策的发布对于推进开放获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3 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价值取向

3.1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特点

3.1.1整体状况

如前所述,在政府机构的统一组织与推动下,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资源联盟采购;(2)联合目录及纸本文献馆际互借;(3)纸本外文期刊协调采购;(4)文献传递(纸本与电子文献);(5)机构知识库。

总体上看,上述项目的实施使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达到了设计者的预期效果。其间,优势项目与短板都十分突出,值得认真研究与思考。

3.1.2亮点与弱点

就其项目实施本身而言,主要有两大亮点。其一为前述外国期刊学科中心馆开展复印本文献传递服务。以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外刊订购情况为参照,该项目投入/服务成效之比甚为可观。其二,由政府职能机构——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引导和推进的机构知识库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弱势主要表现在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的在线服务方面。以大学图书馆联盟在线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的电子文献传递为例:由于相关法规的制约,读者无法从终端直接接收文献传递系统推送的所需电子文献,而只能到文献送达的图书馆领取打印件。如此流程,其服务效益可想而知,其服务规模和成效与我国各类大学图书馆相比,相去甚远。

3.2影响与制约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进程的宏观要素

3.2.1政府统一规划与实施是共建共享相关项目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项目均以政府职能机构——NII和文部省下属职能机构等为核心统一规划实施,其顶层设计体现了国家信息资源整体发展战略。同时,这种高度集中的执行体制避免了“政出多门”而产生的内耗,同时也避免了机构、系统、行业间壁垒造成重复建设这一顽疾。因此,其早期推进的若干共建共享项目(如联合目录和馆际互借、外文刊物协调采购与印本文献传递、机构知识库等)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其中,外国期刊学科中心馆堪称该模式的成功典范。政府机构通过政策法规与资金两大要素对机构知识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日本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机构知识库建设规模目前居世界第二[4]。

3.2.2日本现行法规体系对于大学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制约

纵观世界各国著作权法及网络传播相关法规,基本价值的倾向都是力求在公众与著作权人的博弈与制衡中维持均衡态势,以谋求一种协作共赢的发展趋势。而日本现行的《著作权法》则明显偏向于对著作权人的保护。例如,其现行《著作权法》在“图书馆的复制”一节中明文规定:(1)应利用者的要求,图书馆可以将公开发表的著作物的一部分以1人1份的数量加以提供,供调查研究之用;(2)出于保存图书馆资料的必需而加以复制;(3)应其他图书馆等设施的要求,提供由于绝版或与此类似的理由而导致的一般难以获得的图书馆资料的复制件[10]。前述《关于大学图书馆间合作中涉及文献复制的指导意见》就是依此条款制定的。由此可见,与我国和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版权法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保护著作权人权益,就大学图书馆发展在线服务而言,其弊端不言而喻。

由于以上法规直接限定了日本大学图书馆联盟在线服务的发展空间,文献传递服务流程中,用户不能从终端得到所需电子文献,而只能从图书馆得到所需纸本文献。而对于我国图书馆界从业人员来讲,这是不可想象的。从我国业界的发展态势来看,电子文献传递是各层级共享体系在线服务甚为重要的服务手段。读者不能直接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得到所需出版物的模式,客观上屏蔽和阻断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拓展空间,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电子文献传递的时效性,限制了在线服务的发展空间,而且导致很多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开展的数字图书馆或泛在图书馆服务项目(如基于社会媒体和自媒体的各类在线服务,学术社区、MOOC教学资源平台等)都无法展开,因而造成了日本大学图书馆在线服务方面整体上明显落后于我国大学图书馆乃至于国际业界的主流水准。

3.2.3当今日本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制约与影响

日本大学图书馆在线服务的明显滞后有着很深刻的社会原因。纵观当今日本社会,诸多社会与经济领域的主流理念很大程度上仍游离于互联网思维之外。笔者认为:有两个与本文上述讨论密切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值得关注。

(1)日本民众有关阅读方式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冲击,欧美知名平面媒体纷纷出局。久负盛名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收购;与其齐名的《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申请破产保护;美国主流新闻杂志——《新闻周刊》被迫停止纸质版发行,等等。而日本纸媒的社会影响似乎未受到什么强烈的冲击。如今,在日本的街头、公车和地铁中,手持纸质书报阅读的年轻人随处可见。而机场、酒店、电车车站等摆放可供自由阅览的纸质读物的场所常年都是人头攒动。与中国的地铁和公车里满眼都是专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年轻人相比,这种景象已经成为当下日本社会的一道人文风景。正因为如此,近10年来,尽管面临各种网络媒体冲击,《读卖新闻》等五大日本主流报纸发行量一直保持千万级水平,长期稳居全球报纸发行量前列[11]。有18%的日本家庭订有《读卖新闻》,14%家庭订有《朝日新闻》[12]。

这些现象都说明:当今日本民众的主流阅读对象仍是纸媒。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和移动终端带来的冲击尚不足以改变传统和历史给他们留下的阅读习惯。因此,如果说仅能从图书馆员处得到所需电子文献打印件的共享服务模式对于中国的图书馆员和读者是不可想象的,而对纸媒情有独钟的日本图书馆员和读者则会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服务模式。

(2)互联网思维及“在线服务”理念游离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之外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以“在线服务”为主导的全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正在席卷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当属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游戏、即时通讯、互联网医疗等。反观日本,由于其社会经济形态高度成熟,各相关领域运行态势极为稳定,遂使新的商业模式难以立足。以电子商务为例,这项服务在中国已经成为最有影响的互联网经济模式,也成为全球商界的一大品牌。其原因在于,中国地域广阔,城乡商业环境差距甚大,网上购物价格更实惠。而日本则完全不同。首先,其商业服务体系完善,偏僻乡村都有购物中心和超市,家人去实体店购物是一种比网购更有情趣的商业体验。而且,由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影响,日本的一些大型商家(如电器商)线上线下价格几无差别,“在线服务”在日本商贸圈远未成为有影响的商业模式。其次,金融界也大体相仿。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日本业界也有一些进展和成效,但尚未出现类似我国“支付宝”(移动支付平台)这样标志性的新的在线服务模式。

不言而喻,日本社会主流理念对互联网思维的接纳程度以及民众主流阅读方式、诸多社会经济领域对“在线服务”模式响应程度等问题的态度与中国及欧美国家大相径庭。毋庸置疑,相关法律法规只是反映当今日本民众主流价值取向的产物。可见,在上述背景下,呼吁和要求日本法规体系顺应历史潮流,在著作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上向有利于图书馆和读者权益方向,即有利于在线服务的方向进行必要调整的呼声比较微弱。如果没有什么外部因素强力冲击,日本社会文化及其相应的法制环境自身的巨大惯性将使其大学图书馆联盟短期内在寻求与国外大学图书馆同步发展方面难有作为。

[3]九州大学学术情报リポジトリ2013/2014[EB/OL]. [2015-01-22]. https://qir.kyushu-u.ac.jp/.

[4]马场谦介,星子奈美,工藤惠理子,等.リポジトリ登录作业の半自动化[J]. 九州大学付属书馆研究开室年报,2012/2013: 2-6.

[5]陈枝清, 李艳丽. 日本大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方式介绍[J]. 图书馆建设, 2009(6):21.

[6]平成 23年度「学术情报基盘态调查」の结果报告にっぃて[EB/OL]. [2015-05-02].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 22/07/__icsFiles/afieldfile/2010/07/15/1295790_1.pdf.

[11]李国娣, 徐宝金. 日本《读卖新闻》千万发行量的成功之道[J].新闻世界, 2011(6):137.

[12]储信艳“.读报大国”如何炼成[EB/OL]. [2015-05-02].http:// www.bjnews.com.cn/world/2013/11/17/293030.html.

Effect and Defect of University Library Consortia of Japan

Kyushu University Library in Japan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maily by coordinate acquisition,online cataloguing, inter-library loan,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etc. University Library Consortia of Japan has made remarkable effects in e-journal consortia purchasing, coordinate acquisition of foreign printed journals, returnable and non-returnable interlibrary loa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is also limited by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current regulatory system of Japan, and current economy,culture and thoughts of Japanese society.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Library Consortia; Japan

G258.6; G253

A

2015-07-06 ]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海南省机构知识库联盟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4-10;海南大学科研课题“海南省机构知识库联盟政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 Y Q D 1 3 2 4 的成果之一。

王小会 女,博士,海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与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知识库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工作探讨
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的运营模式研究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现状比较研究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位置与方向测试题